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信息
大众工业:百年老校 品牌辐射
——记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第一协作组宁波慈溪锦堂高级职业中学交流体会
    作者:大众工业
    20161024日上午8点,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第一协作组的全体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如约来到人民广场集合,准备前往浙江慈溪锦堂高级职业中学进行交流学习。此次活动主要由协作组组长朱建柳校长全面负责组织,朱校长本身是上海市交通学校的校长,随行的还有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的曹隽老师。第一协作组主要分数控、机电、汽修和制冷四个专业。

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该校创建于1905年,早年由吴锦堂先生创办。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省级重点文物日式口子楼洋房更是为学校增辉不少。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规模宏大,分为ABCD四个校区,校区内河流穿梭,让校园充满了小桥流水、田园清新的气息。慈溪锦堂主要有汽修和轻纺两大专业,现拥有汽修实训面积6500平方米,轻纺实训面积4100平方米。对于一个坐落于乡村的一所学校,为提高学校的知晓度,几任校长都付出了强有力的努力。如今该校的知名度非常高,在全国技能赛汽修项目中崭露头角,这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走进交流室,墙壁上“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的大幅宣传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确,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再大的难题也会被攻克。如果心不在了,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交流学习正式开始,朱建柳校长做了开场白,接着就是慈溪锦堂校长陆松波老师做了精彩的发言。记忆尤为深刻的就是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培养、教学改革力度大、校企合作密切。他们能够从仅有4位汽修专业教师培养到60名专职教师,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他们将很多非专业老师通过送培训机构进行专职培训、鼓励老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积极参加课程资源建设等渠道来提升老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课题研究为学校汽修专业的发展轨道,先实行“项目循环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9个项目轮流转,采取专业老师不走班,学生按项目循环的模式。三年制学生主要采用“2+3”、“3+2”和“4+1”的教学模式,逐年加大专业课教学,突出技能的重要性。他们学校主要从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机构、教学评价、管理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教学结构就是将原有的行政班按项目重新洗牌,每个班级1520人,采用小班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形式上则是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布置教学现场和实训场地,可以是围绕式的,可以是平行式的;教学机构则是从上往下配有教务科、实训基地办公室和项目教研组;教学评价则是主要由学生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基地办公室对教师评价组成。尤其是基地办公室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是采取在每格项目结束之前随机抽取15%左右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完成对老师的考核;在管理理念上主要倡导7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和节约。

近几年,学校尝试发展的第二个轮子,即校企“双循环”教学模式,弥补“项目循环制”的不足,技能的宽度满足了,但深度上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采用“双循环”教学模式亮点就是在于突出岗位对接,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并重,一年级采用大循环教学模式,9个项目每两周轮换,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二年级采用小循环,对接企业,对接岗位,通过“点+面”的完美结合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前,慈溪锦堂又在进行“车·锦堂连锁创业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事先已经注册了“车·锦堂”和“锦堂故事两个商标,为学生的创业梦搭建平台,样板示范店让学生有了很好地发展舞台,学生可以在里面孵化,对于有潜质、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企业就直接吸收,助学生一臂之力。

陆校长的发言尽管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左右,但他的很多教学理念让我佩服,譬如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大赛成果的有效转化,教学团队进社区等很多奇思妙想,证明一个有思考、有想法、有魄力的老师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生活过得充实,让我们老师有成就感,让老师的潜质得到最大化提升。会后,我的脑中依然回荡在墙壁上“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这几个大字,如何让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心聚合在一起,那么真正的团队就成立了,或许很多烦恼就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