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长学校 > 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经营与管理
2006/4/6
     我所接触的家长中,有很多人是企业中的成功人士,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面对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很多人却不能不扼腕自叹,不甘却又无奈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事实上,如果这些家长能够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同样引进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管理理念,象经营客户一样经营自己的孩子,企业中的成功经历也同样会在家庭教育中再现。

象尊重客户一样尊重您的孩子

    案例一  刘芳是一位初二的学生,两年前父母离婚了。在签定离婚协议前,孩子一直努力试图调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但是父母对此都不予理睬,妈妈甚至很反感地对刘芳说:“大人的事情大人自己会处理,你一个小毛孩瞎掺合啥?”从此以后,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几乎没有了沟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在企业经营中经常提到“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言外之意首先便是尊重自己的客户。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苦心经营的对象则是自己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有权干预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权要求孩子做一切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反抗——他们理所当然应当接受这一切。而事实上,这种缺乏最起码尊重的家庭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日积月累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显现还不太明显,而到孩子升入中学,逐渐进入青春逆反期,冲突将日渐突出。而处于心态波动期的孩子,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应当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上帝”只是借父母之体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养育之恩不能想当然地与管束之权对等。人人都是渴望尊重、渴望理解的。而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孩子对父母的尊重被视为理所当然,孩子应当在家庭中得到的最起码的尊重却常常被家长忽视,孩子并没有被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常常只是一个逆来顺受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原本应当在被尊重中学会的自尊、自信、自主、自立以及对他人的关爱统统在这冠之以“爱”的囚牢中逐渐消失殆尽。很多家长在孩子已经出现一系列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之后尚不自知,他们在向世人“祥林嫂”一般诉说自己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却落个如此下场时,却从没有人意识到,酿造这杯沉甸甸苦酒的人正是自己。孩子不尊重自己和他人,因为没有人教他,也从没有过切身的体会。长期生活在不被尊重的环境中的孩子,最终会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家长充满敌意,拒绝沟通;一种是丧失自尊和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从此生活得萎委琐琐。

     如果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也运用企业经营中对客户的经营理念,正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在为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指日可待。一句话,孩子最怕的不是打骂、指责、抱怨,而是被尊重的感动。

      象了解客户一样了解您的孩子

    案例二   张萌是一位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中招考试了,但他却辍学在家。用孩子自己的话来说,他早就厌烦了学习,反正自己也学不会,还不如在家打打游戏。据了解,孩子这种厌烦的情绪从小学一年级便开始了。当时报课外兴趣班时,自己只想学武术,妈妈却给他报了书法、绘画、拉丁舞,而对他想学的武术却毫不留情地砍掉了,理由是“打打杀杀不是好人做的事情”。书法、绘画、拉丁舞没有为张萌带去任何快乐,反而将他学习的兴趣扼杀于襁褓之中。

     我曾经多次对一些自认为相当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作过一些测试,测试题很简单,例如“您孩子目前最好的朋友是谁?” 、“您孩子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标准答案是由孩子提供的。但测试结果很让人遗憾,就是这些自认为已经“相当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回答完全正确的不足20%。

我还听说过一位普通营销员的故事。在这位营销员的包里,有一个作了密密麻麻记录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所有客户近期的详细日程安排。当她被客户以没有时间为由拒之门外时,她总会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很平静地对客户说,我是做过充分了解的,我所挑选的时间是您没有安排的时间,况且我占用的时间不会太长。客户往往被她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用她的话来说,经营客户首先必须了解客户,如果对自己的客户缺乏足够的了解,经营自然无从谈起。

     而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客户”缺乏起码的了解,却一直妄图能够经营好他们。很多家长总是热衷于为孩子安排生活,他们安排的理由是孩子太小,不可能对很多问题考虑周全,我了解自己的孩子,我的安排是完全为他考虑的。事实上,除了极少数孩子能够认同家长的选择之外,大多数孩子都是迫于某种压力疲于奔命,丝毫感觉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长期生活在这种缺乏自我的环境中,孩子逐渐丧失生活自主能力和竞争能力,出现厌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同样的道理,家长也会在高强度的劳动中丧失掉对孩子需求了解的敏锐性,无法及时了解到孩子的需求,自然也就无法及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

     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就无法为客户提供真正的服务;不了解孩子的现状和需求,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家长,完美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势必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象理解客户一样理解您的孩子

    案例三   刘晓楠进入初中后,开始出现女孩正常的生理反应。当她第一次因内衣上的血迹惶惑不安时,妈妈只是很不屑地对她说:“不要大惊小怪的。”孩子每个月特殊时期都在恐惧与焦虑中度过,原本在小学一直处于佼佼者的她成绩直线下滑,家长还整天絮叨,让她好好努力。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往往对孩子的学习只看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更无法找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给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家长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更多地时候具有一定的“本位思想”,即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

     在客户营销中,专业的营销人员都擅于去思考一些关于客户的问题,而他们在考虑和处理这些问题时,总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什么客户会犹豫不决?如果我是客户,在面对重要抉择时,究竟会是什么因素阻碍我的决定?什么因素会让我转变自己的决定?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营销人员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客户的每一种行为和决定,也才能够更好地去妥善处理可能碰到的问题,最终促成客户对自己及产品的认同。

     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如果也能借鉴营销人员处理客户问题的经验,在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埋怨指责。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象面对自己的客户一样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些问题,杜绝“本位主义思想”。当家长也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问题时,您会发现,孩子所做的一切并非无缘无故的;当您能够意识到这样一点时,您就学会了理解您的“客户”,所能够预见的效果:其一,让您能够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真正给他需要的帮助;其二,让孩子更愿意与您交流,缓和您的家庭教育环境;其三,您会发现更多孩子的优点,您会真正爱上您的孩子。

象帮助客户一样帮助您的孩子

    案例四   张先生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家长,经济条件相当宽余。孩子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男孩,成绩一直不太好。为了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张先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请家教、报辅导班、允诺考好了提供什么样的奖励……可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张先生很头疼:我该怎样帮孩子他才能让我省心?

     “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乔·吉拉德曾经说:“我卖车有些诀窍:就是要为所有客户的情况都建立系统的档案。我每月要发出1.6万张卡,并且,无论买我的车与否,只要与我有过接触,我都会让他们知道我记得他们。我寄卡的所有意思只有一个字:爱……” 乔·吉拉德在营销过程中更多地强调“营”,即经营自己的客户,而对“销”的重视程度反在其次。事实证明,只要做好了“营”,“销”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应当运用相同的原理。家长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保证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有较高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但是,如果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只盯着我们的最终目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其最终的效果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中;就好象营销人员在每一次客户服务中只是赤裸裸地谈“钱”,客户一定不会接受,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掉所关注的最终目的,象乔·吉拉德一样,将爱的信息传递作为惟一的诀窍,最起码不要让孩子直接感觉到您的目的(虽然他们能敏锐地意识到),我相信,就好象我们已经做好了“营”,“销”(也即是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的结果将自然完成。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提供帮助时,都喜欢给自己冠以“爱”的美名。而事实上,我们扪心自问,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对爱的理解是否有一些偏差?我们究竟爱的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爱的某一类孩子?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痛心疾首时,当我们在为孩子付出心血却无力扭转现状时,我们是否去反思过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面对我们的帮助时,是否真正去体会过我们的付出?我们又是否去体会过孩子的心境?我们是否去思考过,如果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能够象在工作中一样多投入一些精力,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经验和方法,我们还会象现在一样为了孩子操劳终身还无力自拔吗?

     企业中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在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我深信,在各行各业有着成功经验的家长,只要在您的家庭教育中用一点点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象对待您的客户一样对待您的孩子,您的收获将足以让您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