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商会校:职教引领,把课堂搬进艺术宫
2014/7/12
职教引领,把课堂搬进艺术宫

——“手拉手”职教走进艺术宫现场会全程报道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于中华艺术宫召开“手拉手”职教走进艺术宫现场会,早在上午10点会议还未正式召开之前,前来参加课堂设计研讨的老师们就跟随着项目负责人:逸夫职校许彦杰、叶小涛二位老师先进行了前期踩点,艺术宫方面也派沈骅老师作全程向导和讲解。

      在原先共计16个参与项目评审的课堂主题中有7个脱颖而出,分别是美术中心组潘玮老师的艺术欣赏课《从石库门走出来的海派文化》、商贸旅游学校宋玲洁老师的导游课《跟我走进中华艺术宫》、南湖职校周益老师的新闻外景采编课、建筑工程学校周培元携顾香君老师联袂设计打造的建筑装饰课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龚炯老师的《如何在艺术宫里进行一次关于文明参观的微采访》以及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肖新凤老师的语文课《诗意化表达》和信息技术学校祝纪景老师的多元阅读课。据负责人许老师透露:9月正式开课时预计会有近10堂课搬进艺术宫,逸夫职校董文良校长也会在艺术宫开展一堂美术课教学。到时还会有哪些“空降奇兵”把课堂搬进艺术宫呢?大家拭目以待。

踩点花费一小时,回头遇到“淡定哥”

 

      从四十九米平台到清明上河图到艺术教育长廊,虽然沈老师已经带领老师们走了秘密通道,但踩点依旧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艺术宫为了不断给观众奉上精彩纷呈的展览,经常会更换展品的布置,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涉及到的艺术品资源被移动,前期踩点记录很有必要。

      建筑工程学校周培元老师和顾香君老师已经带领学生做过前期的考察,收集了许多体现艺术宫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的照片与视频,他们二位老师还有许多和艺术宫资源整合的精彩设计桥段,在此不多做剧透。

      把“清荷”校园文化搬进艺术宫是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肖新凤老师的课程设计意图之一。肖老师这次踩点又有了新的收获,在艺术教育长廊里她敏锐地发现了几幅儿童眼中的荷花作品。艺术宫门口展厅处安放着曾成刚的雕塑《荷说》,这是一个以刚材质打造的莲蓬装置,整个课程的设计主题紧扣“清荷”,既是对中职校校园文化的一次宣传,也能带给游客“清凉一夏”的感觉,喜欢荷花的游客们一定要加入进来。

      老师们晃了一圈,回到集合地点的时候,竟发现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的龚炯老师还在原处悠哉悠哉地喝着草莓奶昔,不禁让人为他捏把汗。其实龚老师早就运筹于帷幄之中,他的教学资源并不是那一件件艺术珍宝,而是来艺术宫参观的游客,届时哪里的人流最多哪里就是他的课堂,当被问道是不是学生的采访过程要找个专人拍摄时,龚老师笑着说:哼哼,一个人?我早就组好一个团啦!

现场会奇思妙想,实现指数“五颗星”

 

      老师们匆匆用完中餐,中午十二点没到现场会就正式开始了,中华艺术宫教育部副主任朱刚老师、中职艺教委主任陆晔及中职影视协会秘书长郑洁老师等也来到了会议室和上午刚完场踩点任务的老师们一起探讨课堂设计方案的主题定位、内容环节、互动参与以及操作实现。

      考虑到中华艺术宫是观众文明参观的公众场合,朱刚副主任在保证艺术宫方面会给予这次项目设计全力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各主讲老师考虑到一些礼仪方面的因素,如上课的音量的等等。在随即的各课设计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每位主讲老师都表现出自己在教学设计上的创新思维和驾驭能力,不仅仅有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构思“落地”,真正地将课堂没有违和感地融入艺术宫去。

      祝纪景老师这次要把她的“多元阅读”课搬入艺术宫,祝氏弟子们这次能将他们的多元阅读触角伸向艺术宫这个广阔的阅读空间里,在正式开课之前,他们还会根据实际的策展情况做阅读主题的筛选。宋玲洁老师会设计几条不同的“游宫”线图,印制成手绘地图发放给现场参与的观众,还有特地为亲子活动打造的线路也一定乐趣无穷,在学生的参与下带来一次艺术宫奇妙之旅。听了诸位老师的设计之后,周益老师突然灵光乍现,她的外景采编课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跟拍随访在艺术宫里上课的老师和学生,可谓是“课中课”的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叶小涛老师连忙拍手叫好,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课程内容设计的问题也解决了媒体资源采集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最后叶老师笑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不能忘了留一个小组拍摄周益老师自己的课堂呀。

星巴克里灵感多,人人堪称“点子王”

 

      一杯冰爽的星冰乐+一位睿智的郑老师=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现场会结束之后,一行人还讨论得意犹未尽,又回到了底楼的星巴克咖啡馆里围着郑洁老师针对课堂设计里的细节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打磨。

      潘玮老师初步在艺术宫的海派名家馆里打造自己的艺术教室,令她遗憾的是没有在名家馆中发现海派前期本土著名画家钱慧安的作品,以及文革时期的结合西洋画风的海派画家方增先的作品,不过艺术宫方面也答应尽量在暑假陆续充实这些名家名作。当聊到海派文化的时候,潘老师和郑老师都有共同的理解: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下逐渐形成的海派文化有着包容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学生在学习艺术的同时也要继承这样的文化精神。

      作为项目负责人许彦杰老师谦称自己和叶老师两人是大家的“后勤保卫处”,插座、电源、触摸屏、投影仪、易拉宝,移动幕布、二维码,3G网络,这些是支撑老师们“金点子”必不可少的要素,许老师和叶老师都会尽力为老师们解决。

      在讨论中,大家还期待这次“手拉手”职教走进艺术宫活动能拥有自己的logo以及统一的队服,这样更加有利于塑造这个由职教牵头引领的教育项目品牌形象,相信这一切最后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