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大众工业:数学教研组培训日记
2014/7/4
数学教研组培训日记

      第一天

      2014年 6月23日周一,上午8点,在教研主任黄巍老师的主持下,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第120期教师继续培训班开学典礼在我校多媒体中心隆重举行,高康校长在本次培训班上作了动员讲话和重要指示,并给参加培训的所有教职工提出了希望与要求,要求全体老师与时俱进,跟上职教发展的步伐,走在职教改革的前沿。

      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性。上午9点,我们聆听了戚雅君老师的报告《教师职场礼仪》,明白了教师着装的基本原则与形象禁忌,男女教师要注意的礼仪方面的区别;下午1点张扬莉老师的《中职校教学方法探讨》的讲座则通过分析教学方法的本质和应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区别,逐个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再次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经过第一天的培训,数学组的老师们受益颇丰,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认真学习,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天

      2014年6月24日周二上午,著名的心理老师王玉英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报告。她以《心理关注与德育》为主题,用大量丰富而真实的案例给我们阐释了关注心灵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以及德育的科学方式是呵护成长。她提出,教育的理念必须改变,要相信人人有才,要帮助人人成才,要给学生精神上的成长和情感上的抚慰。

      王老师的报告生动,语言俏皮而轻松,整场报告多次掌声响起。聆听了她的讲座内容,数学组的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感受到“了解、尊重、支持、奉献”的重要意义。

      下午,大家聆听了谢永业老师带来的主题为《反思  学习  探索  创新》的报告。他围绕反思意识的含义、如何反思以及学习意识等内容进行详实的阐述,让与会的老师都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前、教学时和教学后进行反思。

      每一场报告都是一场饕餮盛宴,是呈现给大家的一场场精神大餐,让大家受益匪浅。

      第三天

      2014年6月25日周三早上,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和其他基础课老师一起早早地来到阶梯教室,在艺术教研组组长田凤霞老师的带领下,聆听了音乐教师杨军老师的报告《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途径》。年轻的杨老师讲课生动细致,将不同音乐家的作曲风格、与音乐欣赏有关的问题及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感觉在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过程中,音乐欣赏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整场报告以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贯穿始终,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在午餐及短暂的休息之后,下午来自英国的外语老师Tom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场生动活泼的以《欧美音乐赏析》为主题的报告。他沿袭了外教的一贯风趣幽默的风格,如可爱的邻家男孩,带我们领略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一些代表性欧美音乐,从欧美流行音乐之英式摇滚Oasis,到英国代表乐团污点乐队Blur,再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优美的经典英文歌曲《斯卡保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Tom老师时而拿起吉他自弹自唱,时而与在座老师互动,引人入胜,气氛活跃,最后所有老师包括Tom在内,在与田凤霞老师互动的中国民歌及对歌中达到高潮,整场报告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欧美音乐,更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真正从音乐层面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大放异彩。

      第四天

      2014年6月26日周四上午,我们请来了市教委的专家徐家申老师及他的助手为我们讲解了TI图形计算器的功能与使用。数学教研组在组长乐燕芬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这种先进的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这种计算器不同于一般的计算器,它是通过手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全面整合,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和常用数学软件帮助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进行“数学实验”,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图形计算器成为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工具,也得到了专家的大力支持,引起了所有老师的共鸣。

      下午在4教503教室,在语文教研组组长陈小红老师的主持下,我们认真聆听了来自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诸记景老师的精彩报告《读书啊——多元阅读的读与行》。报告伊始,祝老师谈到为什么要多元阅读,认为读是是必须有的基本学习能力,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思考的前提。我们需要精神能量的补给,通过阅读可以好好培养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祝老师谈到自己引导孩子们重新体验快乐阅读的方法——阅读有梯度:从课本教学到课内同步阅读,再到课外延伸阅读,推荐很多好书,交流读书体会。与此同时祝老师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在阅读方面真实生动的故事案例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视”界,让我们感觉到原来读书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分享阅读的体验与快乐,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第五天

      2014年 6月27日周五上午9点,数学组的老师们准时来到26号楼二楼会议室,在教研组长乐燕芬老师的主持下,集中观看了上学期教学展示课录像,并进行了认真地学习。根据培训时间安排,本次学习主要是观看了王岚和唐静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课视频,围绕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大家各抒己见,分别从两位老师本节课的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从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优点中吸取营养。相同的观点互相融合、不同的意见激烈交锋,时而产生新的火花,相信对数学组的每个老师而言,都是新的收获。

      下午根据学校安排,数学组一部分老师继续交流研讨外,另一部分党员教师外出参加党员学习活动——观摩焦裕禄事迹图片展。展示图片介绍了焦裕禄的生平,参加工作情况,尤其是他在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面对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此次图片展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近年来,习总书记发表讲话,呼吁焦裕禄精神的回归,更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焦裕禄及其精神的永久怀念。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时刻对党忠诚,提高党性、道德修养,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六天

      2014年6月28日周六,虽然己经放假,但是我们的培训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艺教组组长田凤霞老师的主持下,我们数学教研组也一同聆听了国际礼仪培训师李继斌老师的《教师礼仪——形象举止篇》的报告。他以国际巨星章子怡2008年出席某品牌发布会时的表现被指缺礼仪导入,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教师形象,应该端庄大方,亲和务实。李老师通过与现场老师的互动,从男、女教师发型、妆容,仪态、着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整场报告气氛轻松,大家均感到受益匪浅。

      衣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言语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优雅;社交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相信经过此番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形象会有较大的提升。

下午1点整,在教研组长乐燕芬老师的主持下,大家开展组内交流研讨活动,主要就如何备课进行了集中探讨,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活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解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闪耀着集体智慧的光芒,大家在这样一个温暖团结的集体中分享着经验,汲取着营养, 以期待在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上共同得到提高。

      第七、第八天

      2014年6月29日~6月30日两天,我们邀请到了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张桂明老师以《数学文化、数学史与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报告,由数学教研组长乐燕芬老师主持。

      培训伊始,张老师就给我们指明了教师进修提高的方向: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技能和数学知识领域的拓展。围绕这些方向,数学教师一是要加强数学素养的提升,要学习一些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有关的数学知识;二是要提高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水平,读一些新理论的专著;三是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关注当前的教学改革动向,开展行动研究。

从张老师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数学课堂以外的但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一些知识和文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数学文化。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文化的学习?因为数学文化在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角色太重要了,以至于数学家A.N.Rao毫不掩饰地说:“一个国家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量来衡量。”

      数学能集中、加速和强化人的注意力培养,古今中外数学家和哲学家们如Proclus、狄尔曼、康德、鲁什、阿尔布斯特·约翰、B.Demollins、胡塞尔、M·克莱因、C.B.Allendoerfer都给予了数学高度的评价甚至膜拜。

      那么什么是数学?迄今为止,我们理解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数学就是一种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而数学文化的三元体系结构也反映了它的三个方面价值,即自在价值(概念)、工具价值(方法)和应用价值(模型)。正是因为数学在培养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一直以来,数学被称作是思维的体操即是由此而来。

      二、关于数学发展史。张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典型的数学题讲述了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以及罗素悖论。如众所周知的“理发师悖论”等,三次危机都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数学美。再数学学习中,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简洁美、对称美、符号美等方面,张老师给我们从古诗中挖掘出了不一样的的数学意境,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以及苏轼的《题西林壁》等等,这些著名诗词中体现了数学中的无穷、极限以及存在性和几何中处理数学问题的不同角度。

      四、数学的应用。用生动的实例介绍了在数学在概率统计、民主投票、最优化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此外,张老师还谈到了关于数学课堂文化建设、如何说课、数学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每一个主题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顿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对我们无论是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方面,还是自己个人数学素养提高方面都大有裨益。

数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