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6月30日,文科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在5-103开展了为期一天,主题为“如何培养师生关系的同理心”的心理培训。
清晨9点,心理课在一场游戏中拉开帷幕。跟随着周厚蓉老师的游戏,大家于轻松的气氛中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周厚蓉老师分别从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关系的技巧和教师自我情绪调控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她分析了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天生的孤独感、空前的学业压力以及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们普遍缺乏心理弹性,两极情绪明显,责任感缺失;由此而带来了老师承受了社会更多的压力,大量老师面临职业倦怠。
在此情况下,周厚蓉老师认为,沟通显得尤为更要。但要沟通顺畅,能实现谈话的预期效果,这需要同理心,即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受到理解与尊重。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这就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为了让大家更深入,更形象的了解同理心,沈菊芳、田凤霞、梁桦老师参与了互动,通过生动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又加深了大家的印象。
在下午的课程中,周老师围绕同理心,为大家讲解了教师如何调控自我情绪。课程在一段美妙的冥想音乐中展开,随着音乐中的指导,每位老师都渐渐抛开了杂念,进入了一段空灵的心灵旅程。之所以设置这个环节,周老师认为,是因为老师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学生,会处理很多事情,而事情的走向往往在老师的一念之间。老师们不妨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沟通才不会成为家校、师生之间的障碍,才能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这一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通过这堂培训,每个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周老师所讲的,正是我们目前所困扰的。打开心灵的窗户,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我们不仅需要一颗责任心,更需要一颗赞美、欣赏的心灵。去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做他们的人生导师,开启学生们智慧的心扉,沟通无疑是老师们手中最有用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