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扩张。到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已达11837所(个)、招生总数6514754人、在校生16198590人。但是,办学资源配置滞后等“瓶颈”问题却正在暴露,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充满了隐忧。
瓶颈有三:硬件、师资和保障
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硬件”建设滞后。学校用地不足现象突出。如四川省中职教育用地共36695亩,校(点)均占地不足40亩;生均校舍面积仅9m2,总缺口达690万m2。教学实习实训设备配备缺口大,实习实训设备缺口高达57%,有的地方的中职学校仍在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设备。在四川的雅安等地,有个别学校配合专业教学的设备设施几乎为空白。中职教育滞后的“硬件”建设已越来越难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的形势。
二是师资配备薄弱。如:在四川省的泸州、宜宾、雅安、资阳等市的调研中了解到,中职学校教师缺口大、“双师型”专业教师短缺、素质偏低等现象都较突出。仅雅安一市,中职教师缺口就达480人;宜宾市不仅“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到30%,而且全市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还不到70%、职称达标率不到60%;资阳八所中职校只有“双师型”教师75人,校均不足10人,而且大多数还是通过对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后改任的。目前,全省中职学校师生比高达1:29,教师缺口高达39%,而且还有教师外流;双师型教师已不足20%,甚至还存在没有职称甚至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员从教的现象。师资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导致中职学校教学中重讲授轻实践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是投入保障不力。调研中了解到,地方一般都未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的要求向中职教育足额投资。尤其是基建,许多地方的投入几乎为“零”,导致有的地方多以租借方式来解决校园校舍用地问题;其它项目的投入也有30%未到位。在四川资阳,占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总数40%的中职在校生仅靠占该阶段教育全部固定资产的20%来苦苦支撑;四川宜宾全市的中职教育资源在中等阶段教育总资源中也不足40%,而且还形成了8255万元的债务。目前,四川省占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总数40.8%的中职在校生享受到的中等教育固定资产资源只占其中的26.4%。
建议:利用社会资源、保证学生培训质量
为了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建议如下。
1.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区域统筹规划。当前,土地价格成为各地政府征用土地中的一道“难关”,是造成中职学校用地面积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建设及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几个市(州)或县(区)之间进行比较,协调其联合办学并选择其中土地价格低的市(州)或县(区)作为中职学校的建设基地,使一个地区的中职学校服务于周边几个地区,达到降低土地成本、扩大校园校舍面积的目的。
2.建立区域中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一是建立校园校舍共享机制。允许校与校之间以租赁、出让、转让等形式流转校园校舍资源,借助市场机制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硬件”资源;二是建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设备共享机制。选择专业优势突出的学校围绕其优势专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将其作为辐射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实习实训场所向外开放,以避免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三是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实行教师“走教”制度,使一个地区内的骨干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在校际间发挥作用,以缓解师资配备薄弱、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3.改革任教资格条件。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动手能力,而不是以灌输文化知识为目的。因此,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打破制度框架的约束,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任教资格条件,允许企业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技师转任为教师,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规范校企联合办学制度。制定校企联合办学的规章制度,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持续发展。规章中,应明确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必要条件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学校出地、企业出设备等其它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资程序、收益权等给予明确规定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学生培训质量。
5.加强财政投入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敦促各级政府把足额财政投入中职教育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并按部门职责进行分解,保证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改善中职学校配套设施滞后的状况。(苏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