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国际商务专业特色项目建设
——多管齐下 开创内外贸联动新格局
去年9月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特色项目在三级组长的努力下正在有序推进。“商务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向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正在不断优化中,“理实一体”的优秀教学团队正在逐步实现,“多方联动、互利共赢”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商务实战平台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单一专业实训模式,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学校整个实训实战平台打通。多管齐下,众志成城,实现内外贸联动新局面。
创新培养模式 彰显“商务转型”特色
为了让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符合当今“内外贸联动”的商务转型要求,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和教师等多种资源,通过邮件、面谈等形式,持续深入调研商贸行业业务发展、人才需求市场变化和高校同类专业情况,查找了国家国际商务专业职业能力和上海市国际商务职业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邀请了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分析会,与企业一线专家参与研讨,并在华师大职业教育研究所徐国庆博士的指导下整理出13大工作领域,87项工作任务,为我们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依据专业调研结果与工作能力分析成果,本专业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国际商务专业以“软能力”为主的特点,我们以“强基础,重能力”为原则,修订了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增设了商务沟通技巧(双语)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部分,强化了进出口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完成了其中6门课的课程标准。
同时开展新的内外贸“双证融通”课程探索,将新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体现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等措施,使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如营销师考证)相衔接,实现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完善合作机制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考虑内外贸联动的商务转型,结合学校已有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情况,完善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做好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行业专家的信息更新和人员调整工作,通过多方努力,新增了行业专家一名和教育专家一名。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从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角度来指导和促进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招生、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一片春天。在完善与原有的实习基地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考虑内外贸联动的商务转型,继续拓展校外的内外贸实习基地。
上海思原物流有限公司顾正新总经理与我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我校与上海思原公司校企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期以来,我校与该公司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就精品课程建设、订单式培养、冠名班等培养模式多次进行探讨。
国际商务专业群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同学们的一致要求下,请上海思原物流有限公司顾正新总经理和行业专家亲临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顾总结合自己20多年的物流行业从业经历,回顾了物流行业的沿革和变化;从信息数据时代物流行业面临的挑战谈到广大学生的机遇,从物流企业从事的业务变化谈到物流行业本身的变化;从用人单位的要求谈到学生学习的方向,从企业文化谈到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从物流行业留给中高职学生的岗位谈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顾总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深入浅出的分析,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其个人魅力也感染了同学们。
打造“双师”队伍 构建立体型团队
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彰显教学魅力;队伍梯队培养,积淀发展内动力。
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和培训,学习并熟悉相关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新型业务、管理制度与先进文化、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等。苏昌蕾已经完成企业顶岗实践,接触到了外贸业务的新发展、新变化,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加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联系。
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参加培训,及时了解职教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范莉的赴德培训,学习和借鉴了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促进示范校建设。
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体现多方互利共赢
“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和“营销师(国际商务)”考证的宣传动员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并解答报名学生的疑惑,排除学生的顾虑。其中“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名伊始即破150名考生。此外教师认真辅导。国际商务教师团队是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团队,教师们对工作积极认真,经常对考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分享教学资源,同时利用课余,补充了大量的考证习题。凤芹、范莉、艾萍三位老师还利用寒假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习题,同时把历年的考试题分类整理,培训一开始,就给学生打印出来,以期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彼此间经常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以改进教学方法。争取考证通过率达到并超过社会平均合格率。
除了面向社会的国际商务类考证培训项目外,学校还创造条件派出专业教师到国内的商务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钟一杰就直接参与上海西克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江西省吉安市、新建县、铅山县、浙江省嵊泗县、上海森费尔实业有限公司等政府和企业关于商业规划的合作项目。与《江西省吉安市商业网点规划》、《江西省新建县城区商贸业发展规划》、《江西省铅山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区商贸服务业科学发展实践》等合作项目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在积极吸取社会经验的同时,可以为商务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咨询与指导、课题研究等项目开发服务,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建立一班一企业 搭建商贸实战大平台
商务实战平台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单一专业实训模式,而是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学生整个实训实战平台打通了。每个班级就是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如国际商务专业班级就是一个小型“内贸及外贸公司”,物流专业班级就是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会计专业班级就是一个小型“代理记账公司”,电子商务专业就是“电商”等。由贸易为起点的企业(班级)经济活动,或以直接进行的方式或以外包的方式带动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传统意义的实训主要是在实训软件上学习操作流程,但商务实战平台是线上企业(班级)间的交易,线下各阶段经济活动流程的实践,由于该实战平台的设想史无前例,市面上没有现成软件。若能最终打造出这样的实战平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他们能够更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