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工业技术:三尺上下
2014/6/13
三尺上下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去年,在就业与求学两个选项横亘在我们面前时,班里29名同学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继续升学,其中有27位同学选择了留在校内的高复班提升自己。为了能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训部老师为我们单独开设了一个高复班。如今,一年的拼搏努力,终于在今天看到了成果。时光和汗水用最为透彻的方式,折射出我们每个人脸上的喜悦和感谢!当然这一切的亦背后富含着一群老师为我们的无私付出……三尺之上,他们用笔、尺、词绽放一个精彩;三尺之下,有人

用艺与心铸就一个传奇。

笔画春天——陈鸿斌老师

       开朗的他上课时总是用他的风趣幽默让本来乏味无趣的语文课变得充满活力。他用自己的时间在各论坛里为我们查找、推荐高质量的习题,从现代文到诗歌、从古文到句式、从写作到找错,他总是用自己特有而高效的方法,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他用一支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工整的板书带我们走进孔子,认识鲁迅;

      他用一支笔,在文字中不断遨游,精辟的语言让我们了解记叙,学会说明;

      他用一支笔,在我们心间游走点播,让我们画出文学的五彩斑斓,描绘一个春天!

尺量方圆——王林鸿老师

      曾带过综合高中班的他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总能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会我们各种难懂的数学方法。每次上好一个单元,他还会自行出一张试卷,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他所讲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当我们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他总是告诉我们:没事,现在错的多是好事。这样才能发现你们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你自己的薄弱点,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再错。”

      他用一把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变化的线条和图形让我们学会几何,了解概率;

      他用一把尺,在定律中不断翻折。独到的总结让我们攻克函数,破解组合;

      他用一把尺,在数字与线条间交错,让我们学会手握这把尺,量出自己的方圆!

词组绵延——曹悦老师

    丰富的词汇积累和标准的发音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他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带领我们走进课本之外的世界。从一个词的记忆方式,到事实中的英语知识,他把英语的学习变得不再局限于框架,他用词语组成一个延绵的世界,让我们真正在生活中学会英语,运用英语。

      他用一组词,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不同的词汇和变化的句式让我们学会创造;

      他用一组词,在唇齿间不断流转,标准的发音让我们更好地学会如何聆听,如何表述;

      他用一组词,在生活与书本间交替,把课堂的框架打破,让英语在生活中延绵!

艺揽德才——刘亚静老师

      作为我们班的素质技能老师,她用自己去年带班的经验很好的规划了我们的学习计划。在时政与德育素质方面,她充分利用自己作为德育老师的优势,敏感的捕捉时政的更新,快速高效的让我们了解最新最全的德育时政知识。她用自己去年的带高复班经验,为我们填报志愿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她用一身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从最新时政到人文素养;

      她用一身艺,在纸张与言语间不断传递,从森森学子到泱泱大国;

      她用一身艺,在做人与做事间不断警醒,让我们学会修身与立行。

心铸梦想——我们的班主任:王薇老师

      中专四年,从第一次走进我们的教室,她就开始见证我们的成长。班级里有任何的问题,她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我们寻找较为正确的方法,让我们学会自己独立面对;学校的各项文化技能活动,她总是积极地鼓励我们参与,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收获成长;住宿同学生病,即使在半夜,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四年的风雨兼程,她用自己的肩膀给我们撑起一个可以飞翔的天空。

高复一年中,她总是跟我们一起进入教室,每门课的作业她也会亲自把关,同学想买任何的学习资料,她也会尽最大努力支持。

      四年的学习,她是一位良师,用身体力行,教会我们如何处事;

      四年的征程,她是一位益友,用鼓励坚持,让我们从不放弃;

      四年的风雨,她是一位母亲,用心中的爱,教会我们成长;

      当然,还有培训部的老师们,总是在走廊上穿行。那一抹身影,在岁月里终会渐行渐远,但在记忆里,却总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总是忙碌于各个教育指导的会议,为我们及时提供最新的考试政策和考试动态,他们用忙碌而简单的方式,让我们都能准确快速的找到前进的方向。

      这些老师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全心全意的教导我们,我们用汗水和成绩简简单单的回报他们。不管这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他们总是和我们站在一起,引导我们,鼓励我们。三尺之上,总是有一支笔、一把尺和一组词为我们指引方向;而在三尺之下,总有一份艺与一颗心,在为我们添筑梦想。这是一股力量,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力量,它让我们离梦想更近。

      3月的高考,我们班级21人参加了考试,录取率达到了75%。而且,六位报考二工大和民航的同学全部录取;5月高考,我们班的录取率更是达到了100%,其中,胡超同学以236分考入了上海杉达学院本科专业,唐威同学以231分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用四年时间,我们去讲述、去谱写、去创造。我们用四年时间,为故事写上开头,和别人参与发展,用笑语画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