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市交通建设 青年学子在行动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交院轨道学院圆满完成市公交客流量跟车调查
初秋的清晨寒意逼人,天光未熹,有一群青年学子已经早早出发,他们奔赴全市各区县的公交站点,开展上海市公交客流量跟车调查。他们,就是来自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交院轨道学院的学生们……
9月17、18日两天,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交院轨道学院约1600名师生起早摸黑,圆满完成了2014年上海市公交客流量跟车调查重任。这也是学校第5次参与此类交通调查。
学校精心组织 师生全面参与
本次调查由市城市交通设计院组织实施,作为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的重要组成,客流量跟车调查通过对公交线路上客流量时间分布、断面客流量和站点上下客人数的统计,为解决公交规划、管理和运营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此次调查涵盖全市各区县,涉及市区和市郊共计90条公交线路。为保证调查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全面发动,提前组织培训,调用中职24个班级、高职20个班级,共1500余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投入调查活动。校长王志卫要求各部门协调做好师生的服务保障工作,一定要让学生们平安返回。在两天的活动中,校领导张勤、张晓栋、杨剑飞等多次前往站点慰问师生,学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活动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学子全心投入 认真开展调查
调查活动两天,师生们克服各种困难,在清晨6:30早高峰来到之前准时到达岗位,特别是负责远郊线路的师生,凌晨四、五点就已出发赶赴站点,而等到一天调查结束,师生们踏上回家之路时,却已过了晚高峰,整座城市早已亮起万家灯火了。
调查中,各线路学生按照要求逐批跟着指定车辆,每车两人,分别负责前、后门的记录,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从清晨到夜晚,前后门两名学生的数据要求一致,不容有差错。期间,司机们可以轮流休息,可学生们却必须始终跟车工作。有些超长线路,单程就需要3、4个小时,中途没办法休息,也没地方买水、买食物,学生只能忍着渴、耐着饿,回到终点站再想办法吃饭、休息。
整个调查活动期间,有的学生因为不能适应长时间坐车而出现身体不适,有的学生为了及时完成调查而顾不上吃饭、休息……这些都极大地考验了学生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职业素养
虽然调查辛苦,学生们却没人抱怨一句,他们表示,参与调查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职业素养,还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为自己能服务城市建设而感到自豪。
这群青年学子身上展现出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令人感动,也反映出学校对于学生德育、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
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交院轨道学院作为一所紧贴交通行业的职业院校,在抓好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学校提出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目标的“体验式德育”工作模式,旨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以及各类文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去体验、发现、思考和提高,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学习感悟,化老师要求为学生自觉改变,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次公交客流量跟车调查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让他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好准备。”学校学生工作部(团委)负责老师曹鸣浩如是说。
调查活动进入第二天,天公不作美,阴雨不断,雨水、汗水打湿了师生们的脸庞、淋湿了师生们的衣裳,也谱写出了一曲青年学子坚守岗位、认真调查,为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美丽乐章。在这次公交客流量跟车调查活动中,学校全体师生展现出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认真敬业的精神,得到了主办方、公交运营企业和广大乘客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