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刘 杰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副处长
郑 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理部主任
唐常喜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王文海 中国护士就业·实习网总经理
【新闻事件】
记者从前不久在京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上获悉,我国护理专业在中职、高职招生数量有很大增加。2002年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招生10万余人,2004年招生规模已经扩大到14万人。2006年,护理类高职招生数达到10.98万,比2005年增加了32.59%。护理职业教育的扩招,为缓解护理人员紧张的现状提供了保证,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护理教学内容滞后、实训环节薄弱、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护理人才严重缺乏
主持人:我国实施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什么将护理定为4个紧缺专业之一?
唐常喜:长期以来,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2003年,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993,而在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千人口护士比例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我国的医护比大约是1∶0.61,而许多国家均超过1∶4。由此可知,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明显短缺。
刘杰: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1985年至2001年),对未来的护理人力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课题组经过专家论证提出,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到2015年,医护人数都将达到232.3万人,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经过专家论证,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的1.25倍),建议2003年至2010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在15万人左右。
临床实习环节薄弱
主持人:实现扩招后,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郑萍:护理教学内容滞后,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节。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全国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参赛者的表现仍反映出护理知识理论与具体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知识过关,可实际临床操作技能却不令人满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
王文海:在多年的实训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护士面临的困境并非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其原因就出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教科书内容滞后、实训设备及条件制约、各地区技能操作标准的差异,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
唐常喜:校院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校内的实验实训外,必须通过医院与病人服务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长期以来,卫生职业院校与当地各医院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单位所在地的医院已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习的需要,必须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级医院去“攀亲”。但医院与学校合作办学没有相关政策,这增加了卫生职业院校联系学生实习的难度。
护理教育要符合临床需求
主持人:护理职业教育的扩招,无疑为缓解护理人员紧张状况提供了保证,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护理教育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郑萍:要更新知识结构,使护理教育更加符合不断发展的临床要求。随着进入小康社会,社区医疗等需求不断增加,医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护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护理教育必须要符合社会需求、百姓需求、临床需求。
王文海:护理教育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师资、宽敞的校舍,同时也需要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教材。护理实训教材要满足临床需要,弥补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不足,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学习到临床实习需要的知识,缩短课堂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距离,缩短成长的周期。
刘杰:建立实训基地,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教育部、财政部从2005年到2007年连续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已在全国建立了75个护理教育实习基地。要求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临床,把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中职实习1年,高职实习半年。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常喜:临床实习是影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单方的力量已显得力不从心,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作保障。有关部门应出台医院接收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相关规定,使各级医院有承担学生实习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