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让“诗意”和“思维”在课堂上交互
2014/10/16

让“诗意”和“思维”在课堂上交互

------姜萍区级研讨课小记

城市科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月14日上午,在城市科技3号楼5楼机房里,回响着这首经典诗的诵读。是语文课?当然不是,这是姜萍老师的《Authorware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制作》区级研讨课,她正在引领学生制作一个学习古诗《春晓》的多媒体课件。区进修学院沈爱池、周建秋以及城市科技网络应用组的团队成员早早来到课堂,共同探求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新手段。

    1、案例选取充满“诗意”

    Authorwar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图标为程序的基本组件,用流程线连接各图标构成程序。程序设计的课不太形象化,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载体支撑课堂。姜萍老师力求突破教学上的难点,用“王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想制作一个关于古诗《春晓》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为项目背景,提出课件功能 “唐诗教学+唐诗答题”的项目要求,分成“学一学”、“答一答”两个模块进行任务教学。《春晓》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在诗的意境中学习Authorware交互功能的应用是姜萍老师课堂的一个亮点。

    2、课堂教学充满“思维”

    长期以来计算机学科教学给人以不同内容、相同模式的感觉,“老师演示,学生跟着做”变成了计算机课的常态画面。为了寻求突破口,契合Authorware学科的逻辑性,姜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思想,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利用“极域机房控制软件”建立三个讨论组,分别给予三个层面不同难度的挑战题。姜老师让学生在讨论组中用短语写下自己的交互设计思想,学生们的反映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外,他们根据前面所学的技能,提出不同的想法,这种QQ聊天式的讨论有利于学生获取他人的想法,多了一个开拓思维的视角,也符合当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失为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分层教学的技术“解药”。在学生简单讨论的基础上,姜萍老师及时捕捉学生们的讨论信息,给予建议,并提取出任务所需的交互技术点。小组同学通过讨论组中的讨论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再实践操作就有了路径可依。让课堂充满思维是本节课的第二个亮点。

    课后,听课成员及时评课,大家一致认为,姜萍老师的研讨课有创新意识,打破常态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模式,“诗意”的教案案例和“思维”的教学导向,让“诗意”和“思维”在课堂上有效交互。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课堂原本构架的信息化平台,让分层教学得到有效实施。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团队成员也指出,教学的延续性在课堂中没有得到最好的体现,学生的课堂思维应在课后加以延续,也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中得到拓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养成思维的好习惯。研讨课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诗意”和“思维”的交互碰撞会给我们带来教学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