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谱写西南校园劳动之歌
西南工程 徐汇校区 佘瑞龙
用行动谱写劳动之歌
“爸爸,好回家吃晚饭了?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快回来…… ”
“兄弟啊,十一长假一起聚聚吧”
……
“不行啊,学校在修水管,一千多人等着用水,教室在装白板,教工之家、语音室在装修……”这是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王永华老师生活的真实再现。
2014年10月22日,王永华老师又一次陪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维修人员加班了一夜,终于在2014年10月23日上午9:00水通了,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徐汇校区多年的师生用水难题终于在王老师2个多月的辛劳下给突破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一个在西南校园里用行动谱写劳动之歌的老师。
王永华老师,1996年进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总务科工作,干总务已经是20多年。 20多年来风雨无阻、踏实勤恳。总务处人员少杂事多,一人身兼数职,既是总务副主任,又是学校财产保管员,更是徐汇校区司机,还肩负校区基建维修。面对繁琐的日常事务,他总是处理得紧紧有条;面对学校师生的切身需求,他总是尽可能地予以帮助;面对上级下达的任务,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即使加班加点。
作为总务科长,他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担负起做好全校后勤安全保障的重担。学校的供水管是按照上海80年代的标准建造的,时至今日早已锈迹斑斑,老化堵塞,完全不能承担今日一千多人的校区师生生活。作为一名后勤人员,王老师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几年来多次跑上跑下协调。徐汇校区的佘瑞龙老师陪王老师为师生用水多次跑漕河泾街道,他也深有体会,“办理校园外水管的工程手续涉及部门多、人员多,盖章、签字往往跑一次不行,跑两次、三次甚至更多……王科长带领徐汇总务的几名同志,不怕‘跑断腿’、‘磨破嘴’,以师生需求为重,以基建大局为重,主动联系沟通,积极请示回报,尽最大努力缩短办理时间。特别是这个十一假期,王老师加班了7天,甚至3号、4号晚上为赶工期,忙到晚上12点多。特别是2014年10月20日-22日,王永华老师全程陪同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维修人员加班加点,终于在2014年10月23日上午9:00全校水通了……可以讲本次徐汇校区的师生用水难工期至少缩短了2个月……”
作为一位工勤人员,可以讲王永华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真情,心系师生,爱在职业教育,乐在校园贡献,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谱写了一首西南校园的“劳动之歌”,也在今天的学校示范校建设道路上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只要工作需要,干什么我都乐意”
王永华老师在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工作已近20个年头了。当年校办厂需要人手的时候,他努力地工作,做工人;后来徐汇校区缺司机,他总务工作之余,敢当校区司机,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却越做越细。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无论做普通职工、当总务员、校车司机、校产校具保管员,还是做总务科副主任,王老师总能任劳任怨。
总之,只要学校需要,他干什么都很乐意,从无怨言。
“我是后勤人员,服务是我的根本”
后勤服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王老师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那么认真负责。特别是徐汇校区水管、黑板重建期间,为保证教学正常,他每天坚持早上6点到校,天黑才回家,有时甚至是深夜。开学后,桌椅及时分发到班,茶水、物资及时供应,同时还挤出时间来督查学校工程质量。汗水流了多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话费自付了若干,从不叫一声苦,没有要学校的一分补偿。值得一提的是,他从不当发号司令,总是带头抢着干。
“学校总务人员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是:少说多做,一直忙碌,王老师也是如此,特别是本次徐汇校区水管更换,王老师付出了很多,我必须为西南校园有这样的好老师说几句”佘瑞龙老师说。 “其实暑假期间,学校后勤部门就按照校党总支、校长室的统一部署,遵照李卉校长的寄语后勤新班子‘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强服务’的要求,围绕学校2014年的中心工作,放弃暑假休息,坚守工作岗位,战高温斗酷暑,集中力量完成校区水管修缮,教室黑板换新等艰巨任务”佘老师补充说,
在王老师眼里,“师生是我服务的对象,更是我的朋友”。他说,“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教学,最辛苦的是一线老师。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我这个学期计划里的宗旨”。为此,他处处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经常到老师中去,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大到教学器材的准备,小到白板笔,纸张的供应,总能及时送达。他的服务观念是:师生有困难请找我,能办的及时解决,有难度的尽量想办法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会说明原因以求得大家的谅解。正因如此,老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王哥”。他常说:“师生都是我的朋友,能为朋友做点事,我很乐意。”后勤服务工作繁杂,有许多事做起来很辛苦还不为人所知,更谈不上什么名利,而王老师却默默地在这一岗位上奋斗着。他曾向领导、同事们吐露自己的心迹:自己虽然不是一名老师,却能为西南教育做出一点贡献,为职业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是积德的事,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虚心学习 甘做人梯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学生科副科长朱文军老师,他告诉我们“王永华老师就像学校里一颗螺丝钉,钉在哪里都是那么牢实,那么得力。其实王老师人粗中有细,工作中,王老师甘当学生,经常虚心向专业人员、学校职能部门领导请教,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对施工图纸审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外网配套,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多;对办理消防、人防、质检等工程建设手续,由陌生到熟悉……他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实践,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这一点从校区绿化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徐汇总务科就王永华老师一个管理人员,其余都是工人,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总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以润物细无声的言行带动着周围的同志努力工作,真正做到了把校园的绿化、美化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情。校园绿化、美化是后勤工作的重头戏,更是促进学校示范校建设、展示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是第一位的。因此,工作中,王老师一直把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他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创造了一个“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温馨环境。
王老师经常说:“干好服务是我的根本,这是李卉校长对所有后勤人员的要求,只要能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我吃点苦值!”
问起繁杂的总务工作为何能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王老师的回答很朴实,在西南校园几十年了,对校园有感情,也喜欢这份工作。
“其实啊,也有同志说,你头发都白了,拼命图个啥呀?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尽管,这份工作很辛苦、很繁杂,但是其中的幸福也不是任何都能体会到的。时间长了,你会对校园里的每一块绿地、甚至一棵树都充满了感情,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它们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有哪一天不看到他们,我这心里都像缺了什么似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看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自己能亲手把校园装扮得一天比一天美,那种幸福感就是对我一名西南老员工最好的奖赏”。
今明两年,学校面临上海市示范校评估,这项工作任务很重。作为一名西南校园里的老员工,王老师自己身上也肩负着重大责任。他说“我将和我的同志们一道,尽心尽力,将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有特色,有示范……为我校顺利通过上海市特色示范校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听着校园里王老师的故事,笔者理解了什么叫“劳动美丽”、“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