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安欧亚学院 享通识教育硕果
商会校
金秋十月,是共享硕果的美好季节。十月下旬,我校发展教育研究室主任王洁、科研中心主任汪正干及发研室相关人员远赴西安欧亚学院访学取经,就如何打造更为贴近学生需求、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通识通用教育展开了广泛交流。
西安欧亚学院于2012年将原基础部更名为通识教育学院,遵循着“成为提供国内一流通识教育服务及实践理论研究的,积极的服务和推进地区公益及文化建设的,受人尊重并信任的通识教育专家”这一愿景,学院在一支80后年轻老师团队的带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明确定位 不惧变革
在进行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根据学院战略定位出国访学定位标杆、全员参与开展头脑风暴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之后,学院明确了通识教育要培养的5个核心能力,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修养与道德反思;以及全球化视野。
学院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伴随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围绕5个核心能力,学院首先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及再设计,将课程体系分为共同必须课、分类必修课(针对5个核心能力)、自选课程模块(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其次,学院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设立了四个课程中心和两个部,分别是人文艺术课程中心、数理与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中心、外国语言课程中心、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思政部和行政教务部。再次,学院采用了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老师百花齐放。最后,学院联合学生社团、结合学生活动及第二课堂,形成立体、多点位的通识教育模式。
架构体制 创新理念
在整个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欧亚学院通识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创新的体制和理念。比如在调整了通识教育学院的组织架构之后,四个课程中心都由各知名高校的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予以指导,把控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质量。又比如通识教育学院注重和社会、和企业的双向沟通,通过承接培训、输出老师等方式,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相结合。再比如,通识教育学院发现,只有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围绕着这个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采用了俱乐部体制,即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时间,打造了轮滑、健美操、健康跑等6个体育俱乐部,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需求。
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都离不开颠覆和创新。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而他们所倡导的“为学生提供‘新体验’”的理念,也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校老师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也能打造出满足社会、企业和学生多元需求的,具有商会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