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我校召开上海市特色示范校项目建设专业层面中期汇报
西南工程 吴文静
近期,我校召开上海市特色示范校项目建设中期汇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上海职教处劳晓芸处长、华师大职成教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带领下的华师大专家团队,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专业老师,我校校长李卉,党总支书记乔敏,市特色示范校项目办主任温世红以及我校领导及专业带头人及教师也一同参加了本次汇报。
李校长首先致了欢迎辞,分别将我校建筑装饰、智能楼宇以及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建设的大致情况向与会的专家领导做了介绍,同时,介绍了本次汇报的基本流程,即三个专业依次进行中期汇报,然后由各专家做点评和指导、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汇报内容主要分为专业建设中期汇报和课程开发汇报两项内容。
建筑装饰专业彰显国际化特色
饶玉静老师展示了本专业建设的过程及成果,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突出国际化视野,课程结构和特色彰显国际化特色,将现代绘画手法与技术融入课堂,紧跟国际和时代潮流。马月莲老师汇报的《电脑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巧妙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融入其中,引起了大家的赞叹,对该课程的流程、内容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石教授对专业建设的成果做了肯定,专业建设任务完成较好,在思路、流程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范式,做到了科学、规范。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课程特色得以展示。同时,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教委改革相符合,以“双证融通”相引领,明确培养定位,突出专业国际化,重点放在国际化证书上。
劳处长从师资队伍建设上提议,可以从行业上聘请专业人员定期为学生授课,同时将开发的国际化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到课堂上,学校教师也要参加培训,做到师资国际化。其次,课程开发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实现教师教学信息化。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上海市佰锦室内设计公司徐超总监认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校企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实现设计资源共享,企业有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展示市场理念和产品更新,实现双方共赢。
楼宇智能化专业突出以就业为导向
温世红老师的专业建设汇报以及王斌老师的课程开发汇报,突出了学生的就业导向,我校建设的智能楼宇实训室领先于其他院校,体现“人有我优”的特色,在校企合作层面,真正实现与企业无接缝的“订单式”培养,开设订单式的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同时作为上海市考证鉴定站之一,更好地做到了“双证融通”。
石老师认为该汇报思路、流程实现了标准化,课程结构图规范化,学生培养定位准确化。在当前智能楼宇专业需求量大的前景下,建议以就业为导向,将“双证融通”更好地做下去,通过“订单培养”,不仅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更好地解决双师的结构问题。
上海智能建筑建设协会专家沈忠明秘书长肯定了我校在楼宇专业的建设成果,在课程结构上,建议添加建筑设计设备等基础知识,更从整个行业发展层面上提出,随着国家的发展,楼宇智能化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十分赞成我校“3+4”中本贯通项目的尝试。
劳处长建议本专业可以做出两个亮点,一是创新实训中心的建设,二是将“职后培训”做出成效来,真正体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职业学校的教师也要参加培训,并与企业工程师定期互换,实现校企的真正融合。静安置业集团公司孙德初副总工也非常赞成,认为市场变化快,行业发展太快,教师的双师型发展更为紧迫。
国际商务专业实现中高职贯通教育
张江英老师做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汇报,突出了中高职贯通的特色,卢山红老师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建设“着眼课证岗”,优化“教学做”一体,提出了“导、学、做、教、展、评”教学六步法,结合教学过程的实例,展示了课程教学特色。
专家寄望本专业的中高职贯通,不仅仅是物理结合,更要产生化学反应,实现中高职的有机整合,课程开设更加出彩。南湖职校的诸慧老师认为“六步”教学法有亮点,其中“学”上可以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度,教学评价更好地体现教学成效。
行业专家上海市电子商务促进中心陈文培总工提出可以增加电子传递、电子口岸、电子传单等通用职业能力的知识。大力支持学校的仿真实训,由于商务类公司贸易交易的保密性,学生的实习受限,而仿真实训正是亮点所在。
最后,石老师作为专家代表总结了本次汇报会议,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建议:三个专业与上海职教改革的要求更加融合;职教体系的建设要实现多元成才,将中高职贯通、创业、留学等结合起来;关注社会服务,做好行业、企业培训,将培训从“职前”走到“职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贴合教师的需求,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材的开发周期长,要和课标、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本次会议对我校开展上海市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学校创建上海市特色示范学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一年半的创建,学校三大专业建筑装饰专业、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优化。专业层面的中期汇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对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内容和特色进行论证和把关,对我校后半程的特色示范校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