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校:寻找先行者脚步 推动信息化建设
2012年我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项目,迎来了校园信息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校自2007年至2011年,校园信息化建设一直滞留在原地,而随着办公效率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加和膨胀,落后的联系和沟通方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而恰时上海市中职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如一剂“催化剂”推动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那么,如何做好校园信息化变繁入简,如何将现有的繁琐数据集成为科学的分析结果,如何通过信息化流程是事务变得合理,如何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筛选提取出来,如何服务学生和教师等问题,特别是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如何做好改造和重建,从哪里开始着手,如何信息化工作中不走弯路,成为我校迫切要考虑的问题。
5月23日,张大成校长,乔蔓菁书记,张宏旭副校长亲自带队,带领信息化工作小组的成员赴上海财经大学进行实地考察。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办公室陈云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席了会议,并热情的接待了我校领导。
会上,陈云主任在总体介绍了财大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她说,财大的信息化建设历时10年,由独立的“信息孤岛”到现在的“综合分析”,在开始阶段也面对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技术人员少,缺乏经验,设备陈旧,资源匮乏,资金不足等多种困难,但再难也要坚持将信息做下来。财大从2003年至2008年,通过调研,分析、考察,制定方案,历时五年完成了公共数据库、一卡通及相关应用平台的建设和使用。2009年后,开始拓展各子系统和模块,形成了以公共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的数据分析模式,大大改变了以往分析数据难,办事效率慢,处理事件不客观等问题。形成了学生一卡在手上课、自主学习、消费、生活一条龙的模式;形成了教职工办公、科研、教学无纸化,信息及时通;形成了校长及时查看学生入学、毕业、就业状态,客观分析教师队伍、专业设置、收支平衡。信息化就如一只眼睛,帮助校长及时查看最低层真实数据,帮助校长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如一条主线,将校园各项工作、资源贯穿始终。
随后,她就我校关心的一卡通的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通过本次调研和实地查看,我校明确的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步骤,也避免了在信息化建设中多走弯路,将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各大中职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数字化校园梦想成真。我校将抓住机遇,将数字化校园建设向前迈上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