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培训工作信息一则
2012/6/8
洒遍汗雨送教到工地,掏尽丹心服务农民工

——我校松建培训中心积极开展送教上工地项目

城市科技

     首夏犹清和,芳菲亦未歇。在这万木争荣的季节里,我校松建培训中心积极深入企业,认真开展送教上工地项目。

促就业,惠民生,搭建平台助行业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行业。目前,全国建筑业约有农民工3200万人,松江区外来农民工约6万人,他们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工人的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状况不稳定、技能水平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迫切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企业责任,创新培训方法,健全培训机制,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工作。

     在此形势下,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我校建筑实训中心与松建培训中心强强联手,相互配合,积极开展了送教上工地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本地区农民工的职业素养,有效提高了本地区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促进就业,保证企业施工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顶风雨,冒酷暑,专业教师下工地

     为保障培训教学质量,我培训中心选择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送教上工地项目的师资队伍。由于培训项目的特殊性,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明确了培训内容以安全、实用为主,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通俗易懂,确保培训效果。我们还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学员,我中心教师实施“以学员为中心”教学法,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知识、劳动保护、就业须知、法律法规、权益保障、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卫生防疫、企业文化、操作技能等。培训地点依托建筑企业自有的民工学校、食堂、会议室等,远离施工作业区,确保教学的安全。为保障送教上工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专门配备了移动式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解决了大部分工地没有多媒体设备的难题。教师不论风雨和烈日,为农民工学员送去一堂堂精彩的培训课。

     培训课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各建筑施工工地的工程进度和农民工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安排课程。为使培训内容通俗易懂,采用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培训,引用大量图片和实例,使培训形式更生动,培训内容更实用。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

增知识,强技能,建筑工人进课堂

     我中心已在2011、2012两年内,培训面覆盖松江区近30个成规模的建筑工地。培训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讲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劳动防护用品配置要求、工伤保险及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技术等内容,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我中心通过送教上工地活动,为农民工搭建一个学习、教育、培训的平台,使本地区农民工通过教育和培训,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加强、职业行为得到规范、安全生产得到保障、专业技术得到巩固,使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增强。

     课堂上老师们结合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全场听课人员。课后,工友们都深有感慨,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太好了,老师讲得很实在,以后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老师讲的要点,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自己、对他人、对家人负责,绝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感谢学校从我们农民工的利益出发,为我们做实事,做好事!”施工项目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则是生命的保障,政府能实实在在为企业考虑,为农民工服务,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没有理由不抓好安全生产,只有做到安全第一,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洒遍汗雨送教到工地,掏尽丹心服务农民工。“送教上工地”开展以来深受企业欢迎,不仅得到了企业和学员的好评,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我们将本着“诚信、规范、专业、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以行业发展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员发展为本位,竭诚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将学校办学能力的辐射和助推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