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职校:智慧·品牌·理念·良知
——记新桥职校参加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评优课
“以学定教,让教法贴近学生;少教多学,让课堂充满生机”是这次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评优课的主题。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一节好课更加不易,唯有经过反复加工和打磨,才能让一节课迸发耀眼的光芒。伴随着6月2日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评优课说课环节的结束,本届教学法对于参赛学校来说,基本告一段落。本次比赛,我校共有3名教师参加,为了在教学法评比的平台上展示学校的风采,新桥职校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备课:备的是集体的智慧
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是合作的智慧,孤立的教学只会导致闭门造车。只有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将学校教育教学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本次教学法评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前期的准备都亲自指导,从教育教学多个角度给予参赛老师及时有效、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地指导。学校教研组教师更是在本次教学法评比准备工作中,展示了团队的力量。教研组从主题教研活动开始,便针对教学法的课堂开展研讨,文科组开展了《假如我来设计〈乡土情结〉》、机械组开展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组开展了《谱写课堂优美序曲》的相关教研活动的系列主题活动,各自围绕着所选择的焦点展开探讨,积极发言、热烈探讨,为参赛教师呈现了集体的智慧。
上课:上的是学校的品牌
新桥职校建校于上世纪80年代,学校建校伊始便致力于打造机电专业特色品牌。学校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更是在新时期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中,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查论证,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多年来,学校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了学校专业特色。本次教学法评优课中,机械专业《方向控制回路——运用换向阀实现方向控制》、电子电工专业《广告字牌的灯光控制》两节专业课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潘爱红、李梅两位专业课教师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跨学科知识的应用。教学上,在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注重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运用自制动画、自拍教学视频、自制教具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充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础文科组王平老师执教的《乡土情结》一课,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选题、施教,充分关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涌入上海等大都市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了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说课:说的是办学的理念
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评优课已近尾声,新桥职校的三位教师也已顺利为本次比赛献上了一份精彩。6月2日上午,在新桥职校教务科杜振东副科长的带领下,参赛教师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本次教学法评比说课环节的比赛现场。她们激动,因为能在教学法评比的舞台展示自己,更能通过此次比赛展示新桥职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让学校伴随师生共同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学生的知情意现状,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再到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课后教学的反思,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反思:思的是教育的良知
没有思考的实践注定是盲目的,而教学更是如此。反思更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深刻、到位。参赛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在谈到课堂达到的成效时,无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思考。执教机械专业课的潘爱红老师强调在课堂授课时注重引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指教电子电工课的李梅老师则是采用多种教辅手段,在她的引导下,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有效提高。而执教公共基础语文教师的王平老师则说:“学生从一开始的新奇、犹豫、烦乱到逐渐对这个城市的适应、喜爱,记录了他们与这个城市同行的蹒跚脚步。”参赛教师怀着职业教育的理想,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也正是因为心怀教育的良知,方可秉持职业操守,铭记教师教育教学良知。
后记:赛事的结束,仅仅只是个开始
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比赛对于参赛学校来说,赛事已经结束。但站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比赛才刚刚开始。在学校当前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还很重,还有更多、更艰辛的路要走。我们将一如既往,怀着对职业教育坚定不动摇的信念,怀着对每一个孩子明天高度负责的心,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