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教研工作信息一则
2012/5/30
重核心 抓主线

——记网络应用组“专业课程设置再思考”

区级公开教研活动

城市科技 姜萍

     对于一个已经走进成熟期的老专业,如何焕发新活力,如何寻找新出路,一直是我们网络应用组思考的课题。本学期,在学校教学工作重点的方针指引下,网络应用组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利用各种学习共同体形式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层次思考,每位组员怀着对专业的热爱献计献策。在区教研员沈爱池老师关心下,网络应用组于本月十八日下午,齐聚一号楼305室,在前期小组形式研讨成果之上,以“重核心 抓主线”为主题,就专业课程设置再思考举行一次区级公开教研活动展示。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姜萍老师主持,区教研员沈爱池老师和电气信息部主任金卫萍老师莅临指导,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流程展开研讨:

明确方向定位

     正确的方向定位,是科学化设置课程的依据。关于本次课程设置再思考,我们首先确立要以三原则为依据,即“专业方向定位、工作岗位定位、技能鉴定参照”。就计算机应用专业,我们确立多媒体制作技术为其专业方向,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系统维护为其毕业生理想对口工作岗位,计算机操作员(五级),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员(五级)和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四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的职业资格鉴定。教师在此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对于目前课程设置进行把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反馈展开讨论。

完善课程设置

     在活动中,教研组长从现状分析入手,首先将上海市该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与我校11级该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以表格形式展开逐一对比分析。分析可以看出,我校11级方案大部分以市级标准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校本化改善,整体设置比较科学。但是从细节处放大分析,各位教师纷纷发言,也指出目前需完善的地方。其一:核心课程设置需更加强化,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字录入和办公自动化应用,作为该专业核心三部曲,课程设置时间递进和任教教师安排需要更加认真斟酌,教师对学生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需提高,不能“唯考工”。其二:专业方向化课程需更紧密关联就业和考工,教师授课内容要与市场同步,做到学用一致,在认真备战技能鉴定中级之余,教师应更多开设相关专业项目实践课程,更多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其三:对于计算机组装维修这样的专业基础课,虽然对于计应专业学生没有专门化要求,但是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课程课时安排应充分,安排时间节点要相对提前。其四:针对拓展选修课,很多老师建议应紧抓主线,更多考虑专门化方向技能的拓宽加深,与市场就业紧密挂钩,比如开设办公设备维修、工程设计等市场紧俏课程。

优化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目的正是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培养更合格的职场准新人。在活动尾声,组内各位教师从完善课程设置的角度互相献计,如何突破瓶颈提升效率。比如图像处理和实用美术,这两个相铺相成的课程,课程开设初衷是为培养学生艺术感,在多媒体设计过程中能多一点美感和创意。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发现学生与预设存在较大差距。虽然艺术类教师组内只有周雪英老师一名,但是大家从学生特点分析入手,建议艺术设计提高以少数人社团开展,艺术知识灌输以美术基础课程在一年级开设。比如办公自动化课程,考工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老师们提议从一名合格的办公室文员岗位要求入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反而要忽略该课程的职业资格鉴定。

     活动最后,部门主任金卫萍老师感谢组内各位老师对工作的投入和负责的态度,并及时肯定了各位提出的一些建议,适时现场修改了一部分课程设置安排供12级课程设置参考。区教研员沈爱池老师肯定本次活动的成功,对网络应用组每一位老师参与设置课程的方法提出赞许。同时针对本次研讨活动,她也提出两点建议:一、课程内容非常至关重要,用教材要用好,对于内容要有机调节;二、对于课堂中的现象,教研组要经常组织集中活动,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