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职校:让学生既“会”又“懂”
——记新桥职校潘爱红老师参加市教学法评优课复赛
5月21日,新桥职校机械组潘爱红老师参加了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评比复赛。
潘爱红老师任教的《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选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潘老师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液压传动系统基础知识、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及液压基本回路,再把每个项目分设为若干个小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任务引领为抓手,创设工作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潘老师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在本节课中采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依据,以典型的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布置任务、讲解相关知识、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技能训练、讨论总结经验等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其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潘老师为本次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学生对回路工作时换向阀阀芯的工作状态、油液的流动方向、液压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有感性认识,她通过制作液压回路动作性能的动画来演示;为了解决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有可能无法看清的问题,她又事先拍摄好两段视频:快速接头接法和液压实物方向控制回路动作演示,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课堂上,潘老师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良好交流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等方法,获取知识。结合学生基础薄弱、主动性不足的特点,潘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向主动学习、探索和知识的应用实践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教学场景工场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关系师徒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担当理论引导、操作指导、个别辅导等多重任务,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类似的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像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学习。老师不仅传授操作技能,还介绍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做到“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