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未动,心已远,帆既扬,途会亮
上船技校 王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广阔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作为新生代的小“村民”,未来的主人,如何能不熟悉这些“村务”呢?当我们不能再置身事外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当这个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时,我们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更何况我们身处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多样的信息,看这个世界是如何日新月异地变化,只有关注才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一直在关注,虽然身未动,却心已远。
大眼看时事,小手握世界
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已连续举办了9年,影响力与日俱增,深入人心。“专业技能看星光,人文素质看时政”已成为中职校师生的共识。上海本就是个国际大都市,世博的顺利召开更加拓宽了对外开放的门户,在迈进“后世博”时代的关键时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之对于自己将来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深刻了解,并且明确自己怀揣的理想和抱负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实现,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步入中职校之后,距离步入社会更近了一步,为了早日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我们一定要开阔眼界,即使身处校园之内,也要心怀天下。
“关注生活,走近社会,关心国内外时事,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本着这样的理念,一年一度的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从3月初学校举行了初赛,全校共有2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有12位同学顺利通过初赛代表学校参加市复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投入了高涨的热情,坚持每天收看新闻、关心时事政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国内外重要领导人和发生的国际大事也能如数家珍,俨然化身“小百度”了。
透视析情 不再迷茫
一本薄薄的书也许涵盖不了一年之内所有的国内国际大事,但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看问题的方法。那一个个曾经和我们很遥远的概念,那一个个具体的数字,都不再是我们不能涉足的领域里的事物。
以前只做围城里的“小皇帝”,不知天下菜价几何,不问民间疾苦,只知伸手要钱。偶尔也会抱怨自己生活费不够,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却从来不知物价和CPI为何物。通过了解时事,原来那条歪歪扭扭、高高低低的线跟大家有非常直接的联系。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那些从新闻里蹦出来的词也蹦到了我们的心里。那不再是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原来经济这个词可以这么亲切,这么真实,它跟我们平常喝的一瓶水有关系,跟我们早晨买的一个包子有关系。
同学们不再是那个一看社会热点就开始抨击的激愤青年,一个问题多种看法,各有道理,学会沉静的平稳的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仿佛重新戴了一副眼镜去审视种种社会现象,透视背后,分析真实情况,也许我们可以得出与以前不一样的结论。
日益长大的同学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的生活理想要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关心我们周围这个生活环境,理性的安排自己的生活,面向未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因为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提升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因为先做人后成才。
止步成绩 放眼未来
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教委职成教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当代学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复赛于4月7日上午举行。出征前的12名同学已经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信心满满的准备奔赴战场。此时的她们,心怀天下事,对于时事热点也能用专业的政治词汇去分析,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竞赛,采取团队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去关注时事,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小书呆,而是一个个关心社会、关注国家的当代新青年。
经过复赛的选拔,我们有5名同学进入市级决赛,也许人数是少了些,可是成绩都是过去,我们更欣喜地看到,经过一届届的时政大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将精力从虚幻的游戏和小说中转移出来,投入到关注身边事、关注社会中去,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赛虽然快结束了,但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时事政治,了解了国家的政策法规,知道了时代变化和世界形式的变化,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和情怀,更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提升社会道德素质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心怀爱国主义情感,将爱国化成实际的行动。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将来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要做好小主人,他们还有很多要去学习,看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且能动的加以利用,我们祝福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勇往直前,已经扬开了远航的风帆,相信天边会向他们亮出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