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就像妈妈一样”
——湖北300名库区移民孩子免费读中职的故事
坐落在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一年前,这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安排的“湖北省库区移民子女接受免费优质中职教育试点”任务。一年来,300名库区移民孩子在这里享受免费的优质中职教育。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采撷到不少发生在这些移民孩子身上的感人故事。
副省长两次来到学校考察
三峡、丹江口库区的百姓,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为了培养一大批适应库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2年春,教育部在湖北省开展了库区移民子女接受免费优质中职教育试点工作。
为了使这项试点开好局,湖北省成立了省政府牵头,省教育厅、省移民局、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召开三峡、丹江口库区郧西等9个县市的党政及教育局分管领导协调会,并安排专人对口落实这项工作;指定省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负责协调。
副省长郭生练两次来到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经过认真细致考察才确定了这所学校的承办资格。随即,湖北省组织了120多名库区移民到仪电学校实地查询,1000多名库区移民到当地相关部门咨询政策。去年秋,325名学生兴奋地来到这所花园式学校。
省里名师为库区学生上课
市仪电学校采取多项举措,使库区学生安心学习。学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等6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省市重点名牌专业;选派名师、特级教师、高级技师为他们授课;在培养模式上采用小班化教学和“订单式”培养,还为库区学生免费开放微机室、图书馆、电影院,组织联谊会。
学校免除了库区学生的住宿费、校服费等6项费用,同时与32家企业合作,筹集助学金30万元。学生们没有辜负学校的希望,迅速成长。据统计,9个库区班中有5个班被评为市先进集体,52名学生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个人,优秀率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女生朱昌丹家境贫困,又不巧患了肾结石,教师刘军明借款5000元给她治病。病愈后,朱昌丹挤时间把落下的课补上了,期末考试成绩居全班第一。“我从上小学起成绩一直不好。现在到武汉,学校挑全省名师为我们上课。通过名师的点拨,我突然开窍了,成绩一个月上一个台阶。”朱昌丹高兴地说。
学生享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300多名库区学生的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还有60多名特困生,班主任总是像爸爸妈妈一样地关爱着他们,呵护着他们。徐永鑫只有一套军训时穿的迷彩服,每天晚上洗,第二天早上穿。入冬时,班主任杨媛媛看他冻得直哆嗦,便在教师中募集冬衣,一下子给他捐了16件崭新的衣服。与徐永鑫一样,共有80多名库区学生穿的是学校教职工捐赠的衣服,学校教师还3次集中为库区学生捐款6万多元。
2012级(05)班学生向雷病了,班主任曹彬彬发现后,立马把他送到医院。这时,家里来电话说她4岁的儿子患重感冒住进医院,要她迅速去看护。一边是自己的学生,一边是自己的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她左右为难。她本想丢下学生,赶回家去。但转而一想,不行!孩子有爷爷奶奶照料,可向雷在武汉举目无亲。于是,她留下来照看学生,直到向雷次日病好出院,她才匆匆到医院看护自己的孩子。向雷知道后激动地说:“曹老师,您像母亲一样关爱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您!” (记者 黄兴国 特约通讯员 王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