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职校:训练常态化,语音规范化
——我校参加普通话测试侧记
4月14、15、21、22日,连续两个双休日,在松江考试中心举行了2012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我区1700多人参加了测试,其中大部分为在校中职生。我校11级学生共179人于4月22日参加了测试。测试当天,考场秩序井然,学生心态良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导游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自2008年起,上海市实行在校大学生、中职学生免费测试政策。在松江区语委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我校认真开展工作,将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知晓率,提高参测率。认真抓好各环节教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家辅导促教师成长
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区语委十分重视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多次组织召开全区普通话教学研讨会,提高辅导实效性,提高测试成绩。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副校长沈强妹的带领下,认真参加每一次研讨活动。研讨内容涵盖语音、朗读、说话等内容,形成完整的辅导系列,具有可操作性,为教师开展普通话训练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辅导水平,研讨会上还邀请浦东新区、金山区语委的专家、国家级测试员参与研讨。专家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不仅仅是从研讨课的本身进行点评,他们从普通话训练系统性的角度开展辅导。如黄丽萍老师的培训策略:语音培训与非语音培训相结合、素质培养与应试培训相结合、师资培训与教材建设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峰老师的建议:打破课堂教学的范式,不拘于课堂的序列,每堂课抓实一个点、抓细一个点,既抓学生的发音,更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操练。专家们的点评既让我们领略了他们良好的语言素养,又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系统教学促语音规范
课堂是训练普通话的主阵地。全体语文教师达成一致,普通话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测试,要从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着手。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作摸底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方音严重的现象,朗读课文加漏字现象严重,无文字凭借的说话更是学生的软肋。心中有了底,教师制定了普通话训练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口语课,系统讲解普通话发音规律。从平翘舌音的辨别到前后鼻音的训练,从n、l的辨别到j、q、x的训练,系统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发音,规范用词。其次,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每个学生的语音问题都是不同的,这给辅导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类,找出普通话和自己方言中的对应规律,寻找技巧和方法。大家发现各种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一般比较小。第三,教师紧抓主要问题,进行强化训练。科学规范的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坚持规范的发音要求,教给学生有效训练、正音策略。如:以手掌作为模拟的口腔发声部位,指导学生将每一个音节区别并发音到位。
当然,仅靠一堂口语课是不够的,语文课上有大量的语音训练机会。教师特别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普通话训练。学生朗读课文时,及时发现和纠正发音错误,不加字漏字。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表述完整,用词规范。这样的训练显得更及时有效,学生普遍反映语音训练时会特别注意发音,但是实际运用时又会不自觉地暴露出自己的发音缺陷。
日常训练促习惯养成
普通话大量的训练在课外,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尽可能多的场合说普通话、用普通话思考问题、勤查字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在各项活动中反复实践。如朗读朗诵、演讲辩论、讲故事、主持等语言艺术训练及活动,以此学用结合,激发兴趣。让学生努力做到四多:即多读、多说、多听、多比较。各班利用早自修跟着录音读课文;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全体同学参与训练。开展“说”的活动,如课前安排5分钟演讲,每天安排2名同学上讲台进行说话训练。多听电台、电视台标准普通话的播音,多听教师或说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的发音并加以模仿。在听的比较中,发现与自己习惯上的发音有不一致的,明确读音,及时纠正。
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的积极落实,学生的认真参与,确保了我校普通话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将继续在区语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工作,使我校的普通话工作跃上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