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家校沟通渠道 共促身心和谐发展
校长室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坚持传统的家访、告家长书等形式之外,积极拓展完善家校沟通渠道,有效提高了家校联系质量,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成立家委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
随着近年中专生源情况的变化,我们发现很多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或根本是无从管理孩子的学习,对学校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应付心理。但从他们自身出发,又是很想关心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变化,了解学校的管理方式。
为此,我们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每学年进行家委会成员的选举和增补工作,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每次都围绕一个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广泛开展信息交流,开展经验交流,使家长了解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并在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正确把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教育措施,从而建立起学校——家长的联系链,充分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克服了部分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促进了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建设,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针对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进入中专后的成长缺乏信心的现象,我们感到到家长委员会及其家长会议,不仅仅要学习政策,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了解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帮助家长认识到专业发展的前途。为此我们定期地分专业召开“爸爸、妈妈,向您汇报”的主题家长会,请家长到学校坐在孩子的身边看孩子展示。家长们看着孩子自编自演的小品、歌舞;听着孩子动听的演讲、歌唱;望着孩子动手操作的认真劲头……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声感慨:没想到我的孩子还这么能干。去年的烹饪专业学习成果汇报展,更有家长在孩子精心制作的蔬菜水果雕刻拼盘前,激动地拥抱着自己的孩子,泪流满面:儿子,你真行!你长大了!
家委会促进了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也促使家长的心理由依赖学校、应付老师逐步向与学校老师合作、有目标教育自己的孩子转化。
二、开办家长学校,培训科学的家教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专生家庭情况也日益复杂化,(据我们调查统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家庭不完整,家长的学历水平较低,经济条件也参差不齐)。经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进入中专学校学习的同学,大多数缺乏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有的父母下岗失业或者无业,经济贫困,家庭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为此,我们于2000年9月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并且随着形势和生源情况的变化逐年进行完善。我们组成了由学校分管校长、学生科长、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制订了家长学校的活动原则和方法。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家教方式专题辅导;邀请在学校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代表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的经验;请班主任或者学生科老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倾听家长心声,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
一次家长学校辅导课,我们主要培训家长注意教育孩子上网安全。有家长提到:我的孩子就是上网成瘾,每天早出晚归,甚至不吃饭也要泡网吧,我跟在后面,怎么求他他都没反应,请问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曾浪,这位家长的话音刚落,各位到会的家长都议论纷纷:孩子上网现在成了共性的难题。我们的心理辅导专家霍贫钰老师及时调整辅导内容,就“如何戒除网瘾”展开讨论,并给这位家长提出了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先了解孩子上网做些什么;第二步,陪同孩子上网做些事;第三步,尝试在家让他上网;第四步,限制上网的时间和次数。
家长听后,大受启发,回到家中,和爱人相互配合,先是和孩子交流,再是一个人请假陪同孩子去网吧,然后家里接好宽带,准许孩子每天上网两三个小时。经过半年的努力,一步步落实,孩子戒除了网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的家长学校除了定期地开展主题活动外,为便于家长联系,还设立了两条家长热线并向家长公布:政策热线,心理热线,有问题及时跟踪辅导,有目的、有安排地引导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指导着家长有效地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做好家庭沟通红娘,还原主角位置,帮助家长认识孩子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形势的改变,现在的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他们从小就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结果孩子没有考到重点中学,就大失所望。一些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报到第一天,初次见到教师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爽直的几句话,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这些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孩子送到中专校就是“养养大”,自己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就行,至于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较少过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
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就80后、90后的孩子来说,他们是独生子女。由于
“独”,使他们更容易表现得自私、孤僻、任性、娇气。再加上有些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孩子与家长的“代沟”日趋明显。普遍现象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往尚可,可一回到家,与家长沟通经常是漫不经心甚至是“懒得搭理”。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对于今天的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惟一的“教育”晴雨表——今天,孩子放学高兴了、伤心了,孩子回家早了晚了,孩子打架了,孩子成绩不及格了,孩子讨钱说要交费了……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不全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却是每位家长关注的(几乎)全部。
为此,我们强调班主任老师在和家长联系中坚持做到“七个必须”——学生生病必须联系;学生迟到旷课旷宿必须联系;学生一天不到校必须联系;学生违纪必须联系;学生考试不及格必须联系;学生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或者奖励必须联系;学生心理异常必须联系。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表现,帮助家长开展针对性教育。
同时,为归还学生“家校联系的主角”位置,我们开展多种多样的有益活动,架设家庭沟通的桥梁。
1. 开展学生父母互写家信活动。把双方平时不愿明说的心理感受通过书信互相传递,进一步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2. 开展“写给儿子/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苦心和爱心;
3. 开展节假日短信问候父母朋友,孝敬长辈、做好儿女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 开展亲子趣味游戏,以孩子喜闻乐观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孩子与家长在活动中并肩作战,密切协作,增进了家庭感情;
5. 举办家长沙龙,就家教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我们积极架设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加强了与家长的合作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联系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营造起良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附:家长感言(05102班徐志强家长)
很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次特别的主题班会活动,很高兴在这里我看到了我的孩子在计算机上拿到的两张证书: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高级操作员、AUTOCAD平面设计中级操作员。相信孩子有实力拿最好的成绩给我们家长看,相信他能学好,也能学点东西。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我想,信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多给孩子信任的空间,相信孩子,多放手,多鼓励,引导孩子良好的职业兴趣,不老生常谈地在他耳边嘀嘀咕咕。多了解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作为家长,我们会,也应该配合学校,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完成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