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收获成长
———记朗诵社参加松江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
城市科技
2012年6月6日下午,松江区教育信息网发布了“2012年松江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获奖名单”的消息。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汽车工程部的朗诵社在全区27所中学所有参赛组中,获得了一等奖殊荣。喜讯传来,师生们都开心不已,代表学校参赛的朗诵社团成员们也雀跃万分。回顾过去一个月的认真投入与辛苦付出,让每个曾经参与到比赛的城科人心中都涌起了万千感慨。
抓契机 勇挑担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对青少年尤其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中职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传统经典诗文的诵读,既能很好地锻炼以上能力,又可以提高审美鉴赏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我校在五月初接到松江区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通知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和选拔参赛选手,一时间,悦耳的读书声让学校上下刮起了一股红色经典的“朗诵风”。
也在此时,汽车工程部的话剧和朗诵社团,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经过最终挑选,朗诵社2人,话剧社3人和电气部的3名同学共同组成了参赛队。
创作品 勤练习
成功的诵读,少不了一篇优秀的诵读作品。以往的比赛中,同学们诵读的作品都是从我国传统优秀诗歌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作品,普遍耳熟能详,但学生们在表演时总会觉得自己的思想与作品有着一丝隔阂,不能很好的拿捏住作品的感情。所以在此次备赛的篇目选择时,社团成员决定用原创诗歌作品来说出自己的心声。在指导老师诸英的供稿及舒秋悦老师的改编下,同时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与校训要求,一篇激昂的《风雨·铭记》正式诞生。
确定比赛作品后,同学们开始抽时间练习了起来。整个训练时间,横跨五月,辛苦异常。由于都已是二年级学生,除了面临学习、实习准备,还有五月底的考工任务,再加上红五月歌会等活动,连轴转的同学们只能利用每天中午宝贵的午休时间加紧排练。试读、角色分配、情感揣摩、手势、队形、演变,每个环节大家都不敢马虎,共同讨论,相互磨合。很多时候,同学们甚至来不及吃午饭,直接赶到训练室排练,或许在他们的心底,有这么一个信念支撑他们,为了梦想义无反顾地前行。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表演作品的宝贵经验,更在团队合作与集体观念上有了更深刻的意识与思考。
排艰难 赴比赛
在排练期间,出现过很多困难与挑战。最让大家难忘的,要数组员之一,21011班级的张垂雪同学突然不幸遇上的小车祸。头部受伤、在家休养的她,为了整个团队,在5月27日的比赛当天,硬是赶到比赛现场,与大家站到了一起。而看到小雪回归的其他成员,受到莫大鼓舞,心中的坚持与自信也更足了。
下午一点,在诸英老师和舒秋悦老师的带领下,作为18号参赛选手的同学们,信心满满地站在上海松江外国语学校舞台中央,出色地演绎了一段精彩的红色故事,一篇《风雨·铭记》获得了在场评委的一致肯定与热烈掌声。
闻赛果 感慨多
在知晓成绩后,同学们在短暂的兴奋后说道:“通过比赛,我又成熟了,学到了不少。” “事实证明,中职生一点不比普通中学生差!” “除了喜悦,更多得想感谢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带病坚持指导的诸老师,总是在我们贪玩时候很着急的舒老师,为我们全程摄像的潘老师,谢谢你们!”
听着他们的话,我想,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一等奖,而是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上,收获的一份肯定,是对他们努力庄严的注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在未来旅途的风雨磨砺中,能像一只骄傲的雄鹰,翱翔在广阔的天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