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莲说荷梦”
——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清荷文化”走进中华艺术宫
2014年9月13日上午10点30分,“走进艺术宫”第二季之“手拉手”把课堂搬进艺术宫活动正式启动。在职教引领下,各大中职学校9名中青年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概念,充分结合艺术宫的现有资源,呈现出8门各具特色的课堂。追溯到2014年4月1日于艺术宫5米层召开第一次交流会,至今已有将近半年时间的精心准备,今日本次活动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隆重举行。
新鲜翠绿的莲蓬,粉嫩饱满的花骨朵,身着一袭清爽的白色水墨麻质长裙的“芙蓉仙子”,这仿若仙境一般的场景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的雕塑《莲说》旁完美呈现,原来这就是其中之一的“莲说荷梦”语文课堂的活动现场。“莲说荷梦”语文课堂获得了市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媒体的充分关注。在正式上课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委员、艺术总监滕俊杰先生向“莲说荷梦”课程组表示慰问,并亲自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劳晓芸也一早前来为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肖新凤老师加油打气;更有“上海教育”、“文汇报”、“成才与就业”等媒体专门做实时报道和采访。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乔刚、副校长王贞以及众老师都亲自来到了现场观摩助阵。
肖老师带着学校特有的“清荷文化”仿若从水墨画从款款走来,她将会为本次活动增添一抹怎样的“清荷之风”呢?
莲说荷梦到清荷文化,原来艺术都是有语言的
身着“走进艺术宫”主题绿色文化衫的十三名清荷学子手持绿色莲蓬一朵,聆听着肖老师用如涓涓泉水般美妙温柔的嗓音将一段荷花的励志故事娓娓道来。课堂开篇,肖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之前学习过的著名作家席慕蓉的散文选段《荷梦》,将荷花的梦想、绽放之前经历的阻难以及坚定不移、执着肯定的信念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席慕蓉这篇《荷梦》是用文字作为语言体现荷花追梦之路上的坚韧,而其实艺术都是有语言的,就好比我们身旁的这一座曾成钢先生的名为《莲说》的雕塑作品。”
在自然的过渡中,在场观众和学生的视线从老师身上转移到了那座看起来冰冷坚硬的雕塑上。“你们觉得它美吗?”肖老师这么问道。观众们纷纷摇头,那庞大的雕塑,单一冰冷的色调和线条,实在让人无法将其与柔美的莲花联系在一起。肖老师让大家走近这座雕塑仔细观看,原来“雕塑的语言是它的材质。”曾成钢先生是想用不锈钢的材质体现莲花的坚毅不拔。雕塑的外观极为粗糙,莲蓬间有裂缝,体现了生命的张力。它的枝末是皱巴巴的,但莲子却是光滑闪亮的,尽管生命即将枯萎也要奋力一搏!光滑的莲子正是生命的希望和延续!
形止而意未止,这件雕塑所体现的磅礴的精神力量瞬间让学生脑海中有关商会校清荷文化的印象不再停留在那荷花池中了。肖老师再从荷种、荷花、荷叶、荷茎、荷香五个荷花的组成部分出发,总结了这五个部分与清荷文化分别一一对应的精神内涵,最后,在场的商会学子再一次惊喜地发现,学校的八字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竟与荷花所代表的品质如出一辙。欣喜感动之余,商会学子纷纷发挥想象,结合微信平台进行了一次巧妙有新意的微写作,让清荷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在深扎商会学子和现场观众的心中。
稚嫩童趣的可爱碰撞,商会校友再续清荷前缘
活动当天下午,《莲说荷梦》课堂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报名的二十位小朋友和家长,同时,来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和宝山区职业技术学校的15位语文教师也分别组团前来捧场。
针对低龄学生,肖老师立马转换了教学方法,用最简单的问题步步引导,在小朋友们幼小的心灵播下荷花纯洁坚毅的品质种子。尽管小朋友们平时最怕写作文,但在肖老师的引导下都很愿意提起笔,认真地一笔一划写下对荷花的喜爱。
在小朋友的笔下,荷花成了来自大自然勇敢的朋友,它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追求名利。
清荷文化被一个个可爱天真的孩子用朴实简单的语言刻画成了值得学习的可贵品质。他们小小年纪,却都能自信地站在人群中央大声发言,实在勇气可嘉。
堂课中表现极为突出的倪晟轩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则向小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他的妈妈原来是98年毕业于商会校涉外会计专业的校友!这次听闻商会校有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特别的活动,便赶紧秒杀报名,再续清荷前缘。更巧的是,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与荷花有着真真切切密不可分的缘分。倪晟轩从小就很喜欢荷花,他在读的学校徐汇区园南小学正好在植物园的南面,家也在学校附近,因此他夏天放学或者一有空都会去植物园里看望他的老朋友——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可以说,清荷文化也陪伴着倪晟轩一路成长的。
“莲说荷梦”的语文课堂使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深入探索感受了清荷文化的“前世今生”。它为商会校校园文化品牌形象助力的同时,也带给了在场所有人一份认识荷亲近荷的幸运。这一宝贵的课堂将会成为商会校的网络课程的资源,今后也将做更多推广。
荷在梦里,感觉遥不可及,原不曾幻想过有一天能真正走在这荷梦中。清荷之香香溢四方,清荷之美美不胜收,清荷之风也将飘向更多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