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培养完整人格:让中职生以成功者姿态走向社会
2012/1/5

培养完整人格:让中职生以成功者姿态走向社会


中国教育报 丁颖








  如何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模式,让蒙上“失败者”阴影的中职生,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并懂得为他人、为环境、为国家民族兴衰着想的完善人格,这是中职学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让中职生以成功者姿态走向社会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丁颖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择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情况,中职学校只有让毕业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实现“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教育目标,达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目的。中职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课堂、课程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在大德育理念观照之下,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形成的主要环境也正是课堂教学领域。


  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方面的探索中,曾经认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也应该象其他德育工作一样,不外乎是解决“知、情、意、行”,采取多种渠道灌输,以提高学生的责任认知,采用多种形式的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情感与责任意志,最终让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责任行为。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是环境教育、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还是活动德育、教师的以身作则作用等,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强化责任要求,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教育体,固然丰富了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但在责任教育的力度上总有欠缺。


  课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课程特色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色,在每一堂课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引导、教学氛围的创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材的把握和挖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无不渗透着责任情感的滋润和责任行为的培养。加强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在保留传统责任教育做法的基础上,集中到学校教学这个层面,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共同致力于学生的责任教育,对于德育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制定了以“责任在心”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责任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为载体和中心任务,树立和打造独具职教特色的校园责任精神。


  责任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责任教育课程实践,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渗透、贯穿到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在教学中将责任理念纳入课程理念,发挥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透过省思与实践的心智行为运作活动,将责任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提升学生的责任能力,为学生立足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和能力基础。


  责任教育课程实践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先行原则。理念先行的原则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理念的实践,以先行的理念来引领责任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要把着眼点放在对责任教育的理解、认同和反思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其二是用理念改变中职生的内心,改变学生日常的生命姿态,从而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相互影响、情感互动的和谐统一。


  校企共建原则。在责任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中职生创造、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强调产教链接,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依托社会资源的教育平台,组织到企业参观和调查、企业家报告会等活动,将社会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之中。


  分层教育原则。根据责任形成机理,及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各年龄段的心理发生发展机制,责任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学段应各有区别,中职阶段以“判断+行为教育”为主。同时,同一阶段人群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依据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也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心智阶段的青少年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措施。


  全员体验原则。责任教育的受教主体是学生,但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同时也应成为受教者,因此全体师生,包括学校领导在内,全员参与,全员体验,是学校责任教育的一大特色。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率先垂范,学习责任、行责任、比责任蔚然成风。


  贴近生活原则。提倡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实践、自主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既遵循职业教育和责任教育的普遍规律,又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极具时代性、科学性、生活化。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形象;注重体验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职业生命成长。


  长效坚持原则。责任教育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应坚持近期计划与中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从而确保学校责任教育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校的责任教育正向着教育内容系统化、管理制度规范化、育人渠道网络化、德育队伍全员化的良好趋势迈进,上下畅通、内外衔接的责任教育立体网络已经基本构建。


  围绕“责任教育进课堂”的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坚持过程与方法优化的教学要义,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行为质的变化,形成学校的品牌学科与特长教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