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主题教育
二轻校:让教改贴近学生   让评价充满智慧
2013/5/12
让教改贴近学生   让评价充满智慧

     4月26日,政治教研室在二楼图书馆会议室开展了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讨会。全体德育课专、兼职教师在总结德育课常态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有清晰的认识才有明晰的目标

     教学是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新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以来,政治教研室承担了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在“体验式教学”、“情境表演教学”、“小组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生动有趣的课堂组织获得了学生的认可。然而,与教学相配合的评价方式,能否有效地激励学生?能否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实效?能否使老师获知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及时停下来反思、交流、检视,这也正是本次研讨的中心意义。 

有真正的重视才有全面的参与

                                                                                                                                                                                                                                                                                                                                                                                                                                                                                                                                                   

     中职德育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在课程评价层面也存在着层层递进的配合。我校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五门德育课课程,跨度了二个年级四个学期。因此,本次研讨会,特意邀请了学生科、心理咨询室等处室兼课教师共同参加,力求使本次研讨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突显深度,探求形成一个真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基础教学部也高度重视本次研讨,部长谢玲玲老师亲自参加并向大家介绍了评估反馈结果,对下一步准备实地评估做了工作上的协调分工,鼓励政治教研室能够在课改探索方面取得成效。

有专业的思考才有真正的课改

     中职学生不做作业、拖交作业、抄作业、考试总不及格是一种常见痼疾。这确实有学生基础薄弱、自制力差、自觉性差原因,然而值得反向思索的是:我们的作业吸引学生去完成吗?我们的考试形式适合中职生吗?我们的评价方式足够智慧吗?只要学生想要学分,我们就应该有办法!我们的办法也不能止于形式,更要关注思想教育的实效。

     围绕如何使学生不惧怕考试,不厌烦作业,让考核评价更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教师们进行了专业的分享与讨论。我们的学生爱动不爱静,教研室主任夏琼老师率先向大家介绍了精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考评中一直摸索的 “分组+大作业”模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过程中根据表现获得评价。深入“分组”这个话题,刘绮虹老师就《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如何有效使用分组完成大作业提出考评组内具体分工的做法,引发了大家诸多共鸣,霍贫钰老师谈了在《心理课》课堂上实施分组时所考评的“自控性”、“参与性”、“合作性”三方面。马婧婧教师介绍《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使用的“期末学生自评”与“小组案例表演”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讲授《哲学与人生》课的洪小平老师与戴玉芳老师也在课堂上使用“情景剧”表演,大家交流了彼此运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做有思想的教师,才有真正的课改!本次研讨会达成了共识:让评价充满智慧,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实现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无止境,行者无疆,我们永远在路上!
基础教学部  马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