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
——汽车系组织观看《大国工匠》系列节目
城市科技
2015年6月4日周四中午12点10分,我系组织全体学生、全体签约教师分10在校班级共同观看了由央视新闻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
节目讲述了八位工匠用他们自己“神奇的双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叹为观止的工业“神话”故事,钳工胡双钱的手,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大飞机C919全新零部件,保持了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钳工管延安,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技师孟剑锋,“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焊工张冬伟的手,则在牛皮纸一样薄的殷瓦板上惊叹的舞蹈,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完成的完美无缺。研磨师宁允展,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八位不同岗位的大国工匠,用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职业技能的完美和人生的极致,用一颗匠心铸就成了他们的中国梦。在提倡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今天,什么是我们中职生的榜样和标杆,他们就是!八段影像展开的想象蓝图冲击着我们对社会的重新认知,原来,真有那么一批人,他们一直在幕后,用他们专注和不浮躁,用一辈子去做了一件平凡的事,造了一个伟大的梦。
观看结束后,我随机对几位观看学生做了一个采访,有学生会干部,有平时有行为偏差的,有学习突出的,也有学习一般的。很多同学说,以前我一直觉得,毕业后就去赚钱,哪个钱多做哪个,买房子,买车子,没人告诉我要有人生理想,现在我觉得,低头赶路的时候,我还要抬头看看这片星空,树立职业目标和理想,才能陪伴我走下去。
敬业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它和我们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把社会的需求和个人价值有机的统一,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再迷失。同学们,老师们,我们需要一种情怀,与物质无关、只有对灵魂和信仰的虔诚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