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三把火”点亮陕西职教:农民发家致富
2011/11/10

“三把火”点亮陕西职教:农民发家致富


中国教育报 柯昌万








      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现代农业职教发展工程,搭起职教富民大舞台—— “三把火”点亮陕西职教



  “要是没有县职教中心的帮助,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近日,陕西省洛川县洛阳村苹果种植户张延民兴奋地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多年前,由于不懂技术,他经营的果园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本钱全赔;之后,在洛川县职教中心学到了种植技术的他,种出了优质苹果,收入越来越高。洛川果农们说,没有县职教中心的支持,就没有洛川苹果的今天。而这只不过是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怀揣致富梦的农民种出了“金苹果”


  记者到张延民家采访,刚进客厅,一眼就看到了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和他的大幅合影。“赵书记搂着我的肩膀同我照相,鼓励我好好干,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张延民开心地说。


  洛川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昼夜温差大,光照强,1979年被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上少有的苹果最佳优生区。“要想富,栽果树”。初中毕业的张延民创办了自己的果园。怀揣致富梦的他没有想到,此后9年,他的果园接连遭遇冰雹、病虫害、霜冻,投入的本钱全赔进去不算,还欠了一屁股债。一气之下,张延民准备放弃果园,外出打工。


  这时候,洛川县职教中心教师党永剑了解情况后,找到张延民,悉心帮他分析情况,手把手地教他隔株间伐、防冰雹、防病虫害等各种种植技术。一年后,张延民的果园大大改观,生产的优质苹果十分抢手。“有一天,我卖了3.7万元,我和我媳妇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整整数了一后晌!”张延民说。


  那一年,张延民种苹果挣了11万元。此后几年,他家的收入情况越来越好,原来住的土窑洞变成了阔气的二层小楼房,还用上了自来水,装上了太阳能、天然气灶,购置了小汽车。像张延民一样,依靠县职教中心技术帮扶致富的群众比比皆是。


  11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陕西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省委、省政府将职教纳入“民生八大工程”1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首,纳入对各市区进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政府按照“围绕产业、面向人人、提升能力、服务三农”的思路,相继启动“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等,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构建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新增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


  几年前,陕西省横山县武镇青年武树发选择到县职教中心学习保安专业时,他的家人和朋友多少有些不理解。如今,受聘于常熟市保安公司的武树发已经当上了队长,月薪2000多元,还分到了一套住房,结婚后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近年来,在陕西省横山县,像武树发这样通过“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学习,走向城市打工致富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横山县县长王延生告诉记者:“县职教中心近年来已累计培训劳务输出人员3000多人,创收1.2亿元,使1000多个农户通过劳务输出摆脱了贫困。”


  陕西省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7%,富余劳动力迫切需要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以及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培训,而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也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走上就业岗位。针对这一情况,省长赵正永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举措。


  陕西省把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作为省政府向社会承诺要办好的实事之一,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全覆盖式培养、培训,让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


  为推动此项工程顺利实施,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人人技能工程总体规划(2007—2010年)的通知》,提出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机构)每年至少培养培训50万人,其中中职每年招生30万人,招收未升学初中、高中毕业生20万人左右,4年累计培养培训200万人左右。从2007年起,省政府每年统筹安排两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骨干职业培训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员学费补贴、贫困学员生活补助、学员教材费补贴等。


  陕西省教育厅将“人人技能工程”作为全省职业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实施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在全省确定了24个县(区)、50所职业院校为“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工作重点县区和学校,明确和强化了“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陕西省各地、各职业院校积极行动起来。部分“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工作重点县的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南郑县职教中心开设了掌握技能快、就业待遇高的计算机应用、电子装配和数控机床3个专业,参训学员统一住校培训,免收学费、实习费、住宿费等一切费用。渭南韩城市职业中专对全市未升学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了逐村逐户的调查摸底,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商洛市洛南县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整合县农技校、农广校、农机校、职业培训中心职教资源,成立洛南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彻底改变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资源浪费的状况。


  截至目前,陕西省财政共投入项目资金10亿元,其中仅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就投入专项资金3.2亿元,推出了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农村生产实际的新专业,有效增强了农村职教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共培养中职学历毕业生143.5万人,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70万人,培训了一大批“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农民,实现了新增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的目标。


构建服务网络创新现代农业职教发展体系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走出家门务工致富,然而,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技能匮乏成为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常感叹:“年前送了一只羊,过了年再去看,就剩下墙上一张羊皮了。”干部、群众也呼吁,送钱送粮不如送技术。


  为加快职教服务劳务经济的步伐,从2003年开始,陕西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全面启动了“一网两工程”。建立一个网络,即建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为骨干,以70所县级职教中心和200所职业高中为基础,以5000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开展项目引进、人员培训、生产示范和成果推广的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网络体系。


  实施两大工程,即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就是充分发挥职教作用,把农村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引进新项目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一乡一品”、“一县多品”的产业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就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的,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一网两工程”的实施,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陕西省教育厅还作出决定,在3年内建成70个县级职教中心,并以此拉动乡、村农技校建设,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农技校60所,形成县域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根据县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创建一批适应县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要求的骨干专业;强化劳务输出培训,重点建设一批劳务输出培训的骨干基地,打造陕西劳务品牌;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建立以杨凌为“辐射源”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人才培训网络,引进适应群众生产需要和致富要求的技术项目。


  目前,陕西省42个主要实施县(区)已引进各类致富项目364个,如咸阳市武功县职教中心瞄准传统的乡土工艺,开展土织布、刺绣专业培训,形成了有700多个农户加入的民间手工工艺产业圈,人均年增收1610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把培训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面向1016个涉农企业开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养殖、农畜特产深加工等农业高新技术培训,年培训8000人次。


  陕西省眉县外出务工返乡的侯月红深有感触地说:“我外出打工这几年,尽管每年都能赚到1万多块钱,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吃了不少亏。通过‘一网两工程’培训,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知识,这样的培训太及时、太有用了。”


  2008年,陕西省政府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将职教项目列为十大重点项目之首。省财政每年投资2.25亿元,用于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实训基地、示范性中职学校、精品示范专业、师资培训等项目建设,加上地方配套资金,累计投入12.4亿元;全省新建了30个、加强了97个县级职教中心,建成综合性实训基地11个、省级专业性实训基地44个;建设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学校22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3所,建成精品、示范专业226个,重点建设了8个省级教师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中职骨干专业教师5700名;打造出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神木县职教中心等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职业院校,培育了“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米脂家政”、“蓝田厨师”、“秦巴茶艺”等五大职业技能品牌,职教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陕西省进一步创新现代农业职教发展体系,构建农村职教服务网络,开始实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一是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省内有关农林类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成立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二是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陕西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今年在每个市分别确定两个试点县,作为试验区的试验基地,开展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生产示范、信息服务和技术推广。三是创建陕西现代农业职教发展工程示范县,用3年时间建30个示范县,形成陕西农村农业职教的骨干力量。四是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成果的推广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10个高职学校、20个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点。同时,改革招生制度,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学员年龄原则上放宽到35周岁,允许通过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和实施弹性学分制等教学管理模式,3至5年内完成学业。目前,已有70所中职学校开设了涉农专业,涉农专业在校学生达到6720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