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感受成长幸福
——记学校感恩主题班会
上船技校 高立娜
在制定校本德育工作手册的过程中,学生科毛老师对校本的特色曾提出把感恩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教育放学生两学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悦纳自己,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1111班班主任张老师在延续11月行规教育主题后在12月把感恩教育设置为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月,于12月14日的主题班会中又一次与本班同学怀揣感恩之心共同回味一起成长的幸福。
学生:分享一本好书
以时间换空间,从他们入学的那天起,面对一张张那些可爱的面孔,在两年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的变化。作为班主任老师,成就感斐然,觉得与他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读书文化一直以来是该班的特色,张老师一直在引导着他们对阅读的热爱,鼓励他们看好书。本学期开始之初,在课堂中,张老师迫不及待地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暑假中阅读《不抱怨的世界》的收获,跟学生分享一直以来是他乐此不彼的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光,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可以传道的责任与荣誉。学生此后要求在班购买此书,亲身感受期间浓浓的原味,对此作为班主任的他当然乐意效劳,通过当当网,购买了3本。几个月中,同学们争相阅读,精神食粮使得他们格外充实。对于感恩的主题,张老师觉得有必要以此书为出发点,跟学生共享在书中畅游后的收获,主题班会前的布置工作对班长李海平的作了指导。
张老师尤记得当初班级很多学生来校之初的抱怨,有的认为在技校学习没什么意思,,来校学习实在不为自己的初衷;有的认为学校没他们想象中这么美好,抱怨饮食生活不习惯,抱怨老师管理过于严格;有的认为自己的父母太没有本事,只能让自己进技校学习等等。针对此,张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充分走进每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间断地与学生聊天。这个过程漫长,但收获颇多:目前班级生源稳定,班级每位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实着每位同学的生活。班会第一部分班长李海平展示的PPT,首页就摘抄了《不抱怨的世界》中不留情面的原话“我们抱怨,是为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海平自从上学期以来一直在班会中挑着大梁,在讲台上的从容自如的锻炼使得他走出以往不自信的过往,他与每位同学的合作完美的班会教育往往使得张老师自叹不如。海平讲到,我们为什么要他人同情?其实,抱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对生活不抱怨,常怀感恩之心,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可以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海平对该书的感悟给 “感恩”的主题开了好头,在接下来小组的代表发言中,仍然有很多精彩的感悟展示着学生在校近两年成长的收获。二组林鸿俊谈到自己的过往,自己当初因为几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需要花钱,可惜家里实在拮据,他对自己的家庭感到失望,至来校,自己刚开始也是毫无目标的;至后在校每位老师的呵护下自己改变了很多,为自己曾经抱怨着抱怨那感到惭愧,他谈到抱怨是失败的开始,感恩可以使得自己快乐。远离父母求学,距离感使得他能静下心来想自己的父母,他感受到自己父母的艰辛,我们如果抱怨自己的父母实际上是最大的堕落!把感恩当作每一天的开始,像书中所讲的那样,坚持不抱怨,真的能改善自我的心灵!三组庞道斌本学期以来一直在车间备战来年的“星光”,在此过程中,他体会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充实,想每个人以后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历程,他觉得自己是走对了这条路,以往对文化课的不感兴趣使得自己一直纠结学习的烦恼,是上船技校让自己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许,以往有过的抱怨是因为没有正确定位自己,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感恩每位老师对自己的悉心指导,特别在车间集训过程中,他感谢钱老师的“责骂”,使得自己深刻地理解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每天被收获填的满满的,他幸福着。
学生在常态化的感恩教育过程中明显懂事了许多,班会中学生的感悟分享透露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很多同学满足着目前在校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或许还有部分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但作为班主任老师,哪怕只要有一个学生进步也是一种幸福,张老师想教育为人谋幸福的本源应该是作为老师与学生共同感悟,共同感恩。
老师:分享一份感动
在采访中,张老师谈到跟自己学生在一起的幸福感不禁溢于言表,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思路中,他谈到本学期是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相处,他觉得学生经过一年多在校跟自己的相处,都应该彼此清楚对方,建立了彼此的尊重,彼此应该共同分享烦恼,分享幸福,分享感动,然后集体去感悟生活。
第二部分展示中张老师带着大家用生活中的挫折比照去感恩生活,感受幸福的现实存在。
视屏来自《鲁豫有约》中感动自己的《用单指和眼睛解冻生命》,当时张老师在家看了电视后迫不及待地调取有关唐旭与王甲的有关资料,此时此刻带着自己的大家庭去分享这份感动。唐旭的父亲背着他13年的求学之路触动着同学们感动的神经,要知道,我们的学生的父母有多么地不容易,来自农村的他们家庭普遍困难,他们中的父母或许也是如此任劳任怨地供他们读书,他们需要感恩地是他们的父母,用父母的叮咛鞭策自己努力地学习。比照唐旭,用顽强的意志克服着种种困难,用仅能活动的单指诠释着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责任,我们的学生又应该有怎样地思考呢?林天怀谈到,每天想到父母在家的辛苦劳作对自己就是一种鞭策,感恩父母,父母则教导他应该感恩现在大好的国家政策,现在种田不需要交税,减轻了很大一部分负担;看病能有部分报销,使得若得什么毛病心态也轻松很多;最主要,有了现在的国家助学政策,他们兄弟几人才有书可读,父母常跟自己说他们那个时候没书读才使得生活窘困……,如今,一家人虽然生活不怎么富裕,但总的来说很开心,很幸福,因为父母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等待着来日更大的幸福……。谈到王甲,我们又不得不为他对生活的热爱所感动,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态生活,感恩着帮助他的所有人,即使自己身患该“渐冻人症”,无法治疗,但他希望更多的社会群体去关注着他们这个群体。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汶川大地震所设计的两幅公益性广告所获收益捐助灾区,把拍卖作品所得去成立救助基金去帮助更多的人。靠眼神的交流诠释着人生没有假如,给同学们更多地是珍惜当下,感受幸福。
课后的周记中李海平写道: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聪慧的大脑,我们应该感恩生活的给予,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感恩可以使得生活更美好!
张老师带着大家感动着唐旭与王甲的故事,在班会末总结道,比照他们,我们以往的一点点小小挫折算什么?我们是多么地幸福,他们一直以感恩的心态度过每一天,而我们呢?今天我们感恩了么?我们常把“谢谢”给予他人了么?在家中,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当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对你的关心?在学校里,面对老师、阿姨的辛勤劳动,你是否学会了感恩?当老师看到你们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你提出了警醒或批评,你能否体察老师们的关怀之情,对他们感恩呢?要知道,有些批评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把感恩当做一种习惯吧,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状态时,相信同学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将越走越远,并且越走越美!
张老师对学生寄予用行动建过程,用过程塑习惯的殷切希望,想每位老师对他们的认可将是本班全体学生最大的荣誉,最大的财富,这份荣誉,这份财富将给每位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幸福。
反思:其他教育,共同……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感谢他人,他人将对你施以援手。人生难免有波折,关键是怎么去面对,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这个才是真正的人生。张老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认为可以结合其他的挫折教育,责任教育,行规教育等等,以此为思路展开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学生懂得了感恩生活,生活教会了大家吃苦耐劳,生活教会了大家劳动的价值,面对着班训“不怕苦,不怕累,不吹牛,不打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做到了,一次次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荣誉对他们肯定着,他们骄傲着。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站在高于学生的生活角度,看问题应该比学生来得全面,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观察事物,对待生活,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感恩,这个主题,不仅仅是教学生,同时也是在教自己,与学生在一起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普遍来自贫困的农村,比较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接受感动从而感恩;对于教师,更应该感恩,因为有他们,我们的价值才有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