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职校:见证自主创业的成功轨迹
——参观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有感
我校“我与企业零距离”的第二站来到了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每年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到底应该让学生看什么一直是学校就业办努力探索的内容。除了了解企业,加强感性认识之外,是否还有更大的启示。今天,我们在这里听到了一个传奇的名字——吴小峰(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总经理),看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企业——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见证了一个民营企业家自主创业的人生轨迹。
大松成立于1994年初,是国内最早专业制造瓦楞辊的企业之一,2002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对碳化钨瓦楞辊。经过16年的高速发展,公司如今每年生产1000多对瓦楞辊,远销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瓦楞辊生产企业,在纸箱包装企业中享有盛名。
启示一: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
像众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大松是白手起家,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进步发展到今天的。1988年的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出国热潮,怀揣着美丽梦想的吴小峰也东渡去了日本,可是不曾想到却成为受骗的留学生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小峰去了广东,进了一家规模小而且设施简陋的包装机械工厂。事事的不顺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凭借个人的勤奋和努力,这一年里他学到了很多瓦楞辊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在当时瓦楞辊几乎全是依靠进口,国内还处在空白期的时候,敏锐的吴小峰看到了机会。1994年返回上海时,正好泗泾农机站有一台闲置的龙门刨床和厂房,母亲的积蓄成为大松的第一笔原始资金,租厂房、租设备……就这样国内最早专业制造瓦楞辊的生产企业成立了。
从创业之初没有一样东西领先,没有一样东西让人满意到现在拥有新厂房,新设备,一批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精益求精的生产队伍。大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出落成行业的“排头兵”。
感悟:听到吴小峰的故事,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传奇。如果在广东时因为工厂的简陋而选择离开,他就不会接触到瓦楞辊;如果他只是为生活而赚钱,他也就不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掌握瓦楞辊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如果他没有敏锐的创业意识,也就不会把握住泗泾农机站这最初的起步。生活中有很多如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准备的人,机遇永远不会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抱怨机会不垂青于我们,应该想想我们又准备了多少。除了学校老师所教的知识,我们会不会自己主动钻研,提升专业知识。当我们踏上实习岗位时,除了完成份内的工作,我们还会再学习吗?
启示二:走专业化道路,做精做强 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没有竞争,对于瓦楞辊这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也是如此。吴小峰说“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现在能与世界顶尖的企业在同一行业竞争,这是我的光荣,即便失败,我都不后悔,我有这样的机会,很多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吴小峰在竞争的过程中,努力去发现“对手”的缺点,琢磨出自己一套思路。现在很多国外品牌公司走得是多元化的路线,即在做瓦楞辊的同时,还花很多精力在其他项目上,瓦楞辊只是其中的一小块业务。而大松却是将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资金、人力等专注于瓦楞辊这一个项目上。用吴小峰的话来说,就是“五年前我的力量比你弱,但由于你的投资分散不恰当,而我将我的投资全部砸在一个点上,我这个点肯定亮过你!”
他心无旁骛地“专情”于瓦楞辊,在他的心中非常明晰的是,目前的状况更适合走专业化道路。此外,另一个想法也在悄悄的成形——树立品牌意识,这也正是大松未来所要做的。
感悟:作为职校生的我们,虽说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基础知识的先天不足,导致我们后劲不足。我们只有集中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把一项技术钻研透,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绝不能贪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启示三:不断挑战,超越自己
吴小峰讲述了一个关于鹰的故事。鹰有70岁的寿命,但它在40岁时面临老化,这时的鹰要么等死,要么蜕变。于是,鹰用喙击打岩石以长出新喙,拔掉老化的趾甲,再拔掉羽毛。5个月以后,新羽毛长出来,鹰重新翱翔,再度过30年岁月。
自1994年吴小峰怀揣20万人民币创立上海大松,到去年公司创造亿元产值,他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大松品牌在业内已人尽皆知,无论是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还是售价都位居行业前列,但吴小峰并不满足。产品要做得更优秀,管理要再上台阶,就要建立一个流程更规范,管理更健康的公司。2010年2月,吴小峰的“鹰计划”应运而生。大松将彻底打破原有的企业制度、绩效制度和管理模式。公司上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甚至会因此没有利润,但吴小峰认定了前行的方向便绝不停步。数十年来不断有民营企业衰败的沉痛历史已经告诉了吴小峰,为获得更久的生存,铸造百年企业,大松必须如鹰一般蜕变。
吴小峰有信心建设一个更加完美的工厂,届时将足以媲美台资、日资,甚至是欧美企业。据悉,新工厂总投资为2亿元人民币,车间面积为26000平方米左右,而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此外,他还斥巨资新建技术研发部,继续针对瓦楞辊做不间断的技术提升。吴小峰未来的目标已不单单在国内,更多的是“Made in China”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催促着他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感悟:市场没有常胜将军,有潮起时总有潮落时,再成功再辉煌的企业恐怕都逃不脱这样的自然法则,吴小峰曾说过“,终有一天会以失败告终,虽然有些悲壮,但我不难过,因为我寻求的是这个过程!”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即使失败,也曾历经奋斗的过程。
走出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我们思绪万千,感触很多,人其实最需要的是斗志,哪怕从最底层做起,你也会有雄鹰展翅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