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 讲真话 悟真情
——徐玉春老师举办“生活的准则”培训讲座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0年9月25日下午我校徐玉春老师参加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组织的“生活的准则”教师培训活动,为了传达这次培训的精神精髓,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友爱、奋进等时代新风,让世博传达出的人文理念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配合德育研究会组织的“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在我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各方精心的筹备,2010年10月13日下午在校1号楼411教室,徐老师特地为全校学生做了名为“生活的准则”的培训讲座。
10月13日下午3点不到,来自各个专业部的学生让1号楼411教室座无虚席,主讲的徐老师还特地加班加点做了精美的讲座幻灯片,一时间教室里便充满了师生间其乐融融的氛围。
所谓生活的准则,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积极的价值取向,在行为上的操作规范以及我们的生活理想。这个有些抽象的概念徐老师并没有开门见山的读出来,而是把它首先寄于一个小故事当中:波兰有一个医生叫霍尔曼,有一天他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听见仓库里传来 “轰”的一声,他赶过去一看,发现一个氧气瓶正砸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他发生了严重的骨折,一问才知道他是一个小偷。霍尔曼医生二话没说就叫护士把他抬到手术室,为他进行了成功的手术。手术后霍尔曼医生马上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那个小偷哀求到:“您刚救了我一命,您就再救我一次,不要再送我进派出所了。”霍尔曼医生微笑的对他说:“救人是我的天职,不管他曾经犯过多大的罪,生命都是第一位的。你身体的伤我的手术刀能治好,但你心里的伤我的手术刀是治不好的。”二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他的故乡,一个法西斯的将军每天屠杀大量的波兰人。碰巧这个将军受了严重的伤无人能治,最后请到了霍尔曼医生。霍尔曼医生毫不犹豫把手术刀插向了这个罪恶的刽子手的心脏,他被送到了死刑的绞刑架上。霍尔曼医生说道:“虽然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连国家都没了,我以后还怎么救死扶伤。”霍尔曼医生对小偷是那么宽容,对敌人又是那么无情,他的救死扶伤、他的爱国豪情,都很好地诠释了“生活的准则”。就这样徐老师用他抑扬顿挫、浅显易懂的演说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有些准则是人类共同向往和被广泛认可的,如诚实、互助、友善、感恩、坚持等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在生活中发现、领悟并实践这些准则。它是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激励和帮助青少年在生活道路上、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徐老师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价值观取向中出现的偏颇和困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有意义的问题设计以及和学生间的良好互动,有效引发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使学生感觉到了生活的准则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徐老师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谈生活、讲真话、悟真情,通过内省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而感悟和明确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倡导将其作为一生的信念。最后根据活动的流程,徐老师还特地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组织的“生活的准则”的征文活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为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作文方面的技巧辅导,并布置了相关的任务。
参加培训的同学们认真做着笔记,积极思考发言,不时的鼓掌,他们感觉到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每个人都表示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确定目标,重新树立现代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之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这次“生活的准则”学生培训活动不仅对参加培训的学生是一次人格上的历练,同时对我校德育建设、对全校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附:听《生活的准则》讲座有感
40941班 董玉玲
十月十二日,我参加了校里的征文培训,同时也听一堂令我深有领会的讲座,这次的讲题是“生活的准则”,这其实也就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去感恩,怎么样去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也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人……
我一直认为生活的准则现在并不是我们中职生该思考的问题,在听完徐老师的授课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天天在做的事就是生活准则,只是我们一直都不去思考罢了。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他自己的故事,让我的感触颇深,我从来就不知道,还有如此不敬重老师的学生,通过徐老师的评论,我明白了他们这种行为与态度,其实并不是对老师不尊重这么简单,其实是对于自己的不负责任,这样,他们上社会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变,这些事情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问题,人类的基础就是人格,当他们的人格出了问题,他们将如何获得成功呢?
当然,这只是老师所讲的一部分而已,老师不仅仅教育了我们如何培养品格和道德观念,同时也交会了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以“老人和猴子”的故事来教导我们,使我们更加认真的听,同时和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好,并且还以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去思考他所面临的两难问题,我真的是深有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同学们,生活的准则其实就是在教育我们如何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如何有条律的去完成它,并且要学会如何观察生活细节、思考生活和在生活中思考,让我们为了自己的明天,一起从最基础做起,打好自己的人格的基础,将来做一位真诚、互助、友情、感恩、坚持的人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60942班 杨 阳
今天我听了徐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感触。他给我们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都围绕这人类的基本素质,简单的来说素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素质的意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的素质的综合表现。
徐老师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爷爷为了逃避债务躲到深山里他开辟了一块土地,种起玉米,到丰收的时候被一群猴子糟蹋了,他就想要枪杀了这些猴子,第二次丰收的时间又到了,这群猴子又来了,但这次这群猴子都很乖,因为有狼要吃他们,狼选了猴子们的老大,当狼要吃他的时候老人却向狼开了枪,他本来是要用枪杀猴子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可能是他的良心发现,到丰收的那一天,猴子们都聚集在不远的山坡上,不敢过来,因为老人有枪,老人后来才明白,就把枪砸了。这是这些猴子都跑到他周围蹦跳,帮他一起收割,老人把玉米卖了,卖了一群牛,猴子和老人天天一起放牛,有一天一群狼把牛包围起来,老人就赶着牛逃到安全的地方,这是猴子们跳出来,和那些狼搏斗,后来老人来到这个地方,看到地上全是猴子的骨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也很短,有人会说猴子很傻,为什么要和狼搏斗呢?那就错了,猴子也知道是以卵击石,但他们还是站出来了,这是因为老人曾经救过他们,这件事连猴子都知道感恩,而人呢?我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儿子将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赶到柴房里去,不然她吃不然她喝,难道这儿子连猴子多不如吗?感恩这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何怕中国不强大。
这些故事虽然很普通,但里面包含的意义是很深奥的,要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如果人能遵守“七不”规范,这样生活才能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