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建言献策:农村中职学校呼唤“双师型”教师
2011/9/16

建言献策:农村中职学校呼唤“双师型”教师


中国教育报 阎风








农村中职学校呼唤“双师型”教师


  ■甘肃省通渭县职业中专 阎风


  目前,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许多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室轻车间、重学校轻社会的认识误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只会说不会做”的缺陷。


  二是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就通渭县职业中专而言,按国家有关师生比1:20的标准计算,还缺专业课教师三四十人,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


  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中职学校专业课(含实习操作课)与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1:1的要求,而通渭县职业中专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5:1,文化课教师出现严重的过剩现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通渭县职业中专42名专业课教师中,符合“双师型”教师条件的还不到10名,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是教师来源渠道不畅。新增教师绝大多数是师范类教师改行的,缺乏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另一部分是从工科类高等院校招聘的毕业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尚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聘请来的,基础理论不足,教学方法欠缺。


  “双师型”教师是农村中职学校能否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执行者,中等职业学校应将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生存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列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中职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应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对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以特殊政策;设立“双师型”教师特聘教学岗位,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坚持到企业、车间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开发和参加实习培训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分配上的倾斜;对于辅导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是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培训制度。中职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科技动态,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到企业实践应带着明确的目的性,以项目为导向,带着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难解问题,在企业实践中找到解决办法。


  三是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师傅”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的能工巧匠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可以加快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在推行“教学工厂”理念的新加坡,职业学校有2/3的教师来自企业的经理和业务骨干;在实行“双元制”的德国,兼职教师承担了80%左右的教学任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许多课程应用性较强,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将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来适应社会相关行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加贴近市场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