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一时辛苦,体一片苦心,知一份创造
——记上海大众工业学校11wk劳动周全纪实
未经磨难,难有成就;磨难越多,成就越大。
——题记
劳动周就像一场“苦旅”,见证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月11日综合部11wk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劳动周,无偿为学校、师生们服务。在艰苦劳动中,锻炼了意志,学会了独立与满足,浅尝到了文明的意义。
从匆匆忙碌到磨练意志
综合部文科班,第二年理应是没有劳动周。文科班的学生,或许在许多师生眼里是文弱书生,难上“沙场”。也正是他们这群“文官”,走出了一成不变的教室,纷繁看遍校园的美色。
在工作岗位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身影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同学也反应第一天劳作的辛苦,回家之后各个都嚷着腰酸背痛,早早便贪睡在床上,进入梦想。平常所穿的鞋子也因为走了太多的道路开始发胀。可也正是我校“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校训牵引着这群学生们通过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为全校学生服务。渐渐地,同学们习惯了这种生活,从中学会了满足。当他们检查完宿舍回来,会开心雀跃的到休息室拿劳动周派发的包子。当清洁阿姨表扬他们的时候,便会露出幸福的笑脸……
从满怀委屈到心服口服
在劳动周工作室,不时也会和指导教师或者同岗位的学生们发生点小摩擦,心中也会积聚抱怨。劳动周外场负责的葛阿姨身边有几位助手,帮助11wk的12名督察熟悉岗位。
不少同学在一开始的工作中似乎有些“小鼻子小眼儿”,他们也曾固执地认为被指导教师存心刁难。可当他们看到阿姨们匆匆忙碌的身影,帮助同学们收拾烂摊子,也知道阿姨们身边的助手是无偿帮忙,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心中也涟漪出些许抱歉,不知不觉间肚子里的委屈消散了,开始真正爱上这份使命性的工作。
在学校的道路指示牌上,学生们也开始主动起来,也开始品尝着这得来不易的工作机会。
从满不关心到将心比心
每天或在书堆里的学子,对于劳动周起先抱着一颗应付的心,草草了解这一周的劳动生活,转而继续学习。事不关己的态度蔓延到工作中,让清洁阿姨们很是头痛,为了改正同学们的陋习,她们劳心劳苦的对同学们讲解道理,论说文明好习惯的故事,每次一讲便是半个小时。
面对阿姨们苦口婆心的劝解,同学们渐渐接受了。在劳动时顺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等。不见如此在岗位工作时也想到每周劳动周学生的不易,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自卖自夸”。
“我们不再是自私的小懒鬼了。”学生们感受劳动周后最大的领悟。
从平凡小我到伟大创造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渺小不堪。同学们活着世上享受着生活的美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但在劳动中的付出在有形中已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创造。
劳动就是一种创造,它创造了劳动后的成果,使之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它创造了心灵的门锁,使之让同学们成为了文明的良好少年;它创造了通往理解的纽带,使之怀有一颗感激的心;它创造了一面透彻的明镜,使之让同学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转眼,劳动周已经结束了。对于11wk班的同学而言,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他们,也是最后一次劳动周。在同学们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舍,泛起的涟漪将被收起,迎来的便又是紧张的学习生活,但他们相信,有了劳动周的磨练,他们将更为懂事、更为成熟的面对今后的学习。
沈纤月供稿
邱建兴编审
20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