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主题教育
上船技校:课前互动:了解需求贴近学生
2014/12/30

课前互动:了解需求贴近学生


——记我校心理健康教学新视角之二


上船技校


    近日,我校心理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积极主动探索,与学生共同开拓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主流消极心理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为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转换视角,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注入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在课堂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多使用平等的、积极的词汇,如尊重、分享、快乐、体验等,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学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想解决有关“控制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自我人格”等方面的问题,说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首要动机是为了解决现实的心理需要。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需求。在实施新一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前,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问卷来了解所教学的学生群体的基本概况及对本课程的期待。例如:你初中上过心理健康课程吗?你想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到什么?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特别的心理困扰呢?通过课前的互动,可以全面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与心理需求,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针对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新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