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记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论坛第四讲
城市科技
4月20日中午,我校“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论坛第四讲“以真诚之心,行友谊之事”在二十五号楼报告厅准时开始。汽车工程系德育主任黄超老师为学生畅谈诚信之美。
诚信是传统美德的弘扬,是处事和生存的基础。开场,黄超老师就与同学们围绕诚信二字进行了现场互动,让同学切身体验诚信二字的含义。紧接着,黄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诚信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物质诱惑怎样做到坚守诚信?面对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我们又该如何做?这三个问题,让同学们加以思索体会诚信的深层含义,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围绕着诚信的标准,黄超老师就诚信两字的字义出发,提出诚信的概念问题,解释了孔子的“人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讲解并且进一步阐述了诚信是儒家的核心重要思想之一。黄老师也与同学们分享了北魏信史和三国时期关羽的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其实诚信从古代时候就有之。留在史上最感人的故事打动我们的就是这些道德的力量。
诚信从古至今,从儒家的核心价值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们应该怎么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黄老师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打假医生”陈晓兰,让同学们知道诚信二字是多么的不易。最后黄老师讲述了现代社会的诚信危机,不论是在商场买东西,还是朋友之间行为处事,处处都体现的诚信二字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信念里有诚信,那么他身边就不乏缺少好友,相反,将终身无人所帮助。
“德不孤,必有邻”,黄超老师用这个词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黄超老师的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诚信尤为重要。诚信,对国家、对个人都极为重要。诚信,正是中国文化以浓墨重笔论述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诚信不是高层次的品格要求,而是人生的必要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