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十月来,阳光政策伴我行
上船技校 袁蕾
时值金秋十月,校园内外到处飘散着一股桂花的香甜,也让我们的心情十分惬意舒畅,同时,伴随着“十一”长假的结束,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又步入了正轨,在这窗明几净的课堂里也沐浴着阳光政策。
安心学习 立志成才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要让原本就属于“问题学生”的中职生能安心学习,除了学生和校园本身的主体以外,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上海市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助学金、上海市奖学金等助学政策所组成的中职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生助学的覆盖面达到了100%,几乎所有在校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品学兼优学生还可享受到奖学金。有了这样一道全面的保证,学校也吸引了更多渴望学习却经济困难的家庭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解决了学习上的费用问题,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并安心步入社会为之努力。同时,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方面也能大胆开拓特色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资助政策帮我完成了学业,实现了我的就业梦想。”有的学生这样告诉班主任,听了这番话,对于一个中职的老师而言,我们为之动容。
此外,学校在管理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享受资助,并确保上级下拨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使贫困学生切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心学习,立志成才。
诚信回报 感恩自信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采访,我们深深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不但从经济上切实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风气得到进一步弘扬,也进一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来自广东的学生小苏出生于广东雷州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为了供他一人上学,两个姐姐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了,母亲患有腰间盘突出病,不能工作,全家只靠爸爸、哥哥和两个姐姐工作,就是这样,全家还是饥一顿,饱一顿。“在碗里放点盐,加点油就凑合着一顿饭了。”小苏这样描述着他的现实生活,平静的语气让我吃惊,在90后都特立独行,衣食无忧的表达自我的时代,他却有着不一样的平静,不禁让我对他心生怜惜之情。在中学的时候,他经常和同学打架斗殴,本来父母已经打算让他初中毕业辍学回家工作了,因为听说国家对农村来的中职学生有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又节衣缩食把他送到技校,全家人希望他来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能够学习一门技能,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局面。来到技校,班主任很关心他,每次见面都鼓励他鼓起生活的勇气,好好学习。在受到老师的关心下,他好像突然变得懂事了,感到读书机会的可贵,一点点改正原来从老家带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慢慢让自己适应城市里的校园生活,经过一番努力,小苏在第一学年获得了奖学金,当他拿到了这份付出后的回报后,他喜悦地说:“以前上学有的同学回家取钱了就再也一去不返了,因为家穷,被贫困逼退了,改变了人生路。我是一名幸运儿,没有中途辍学,我享受着中职资助政策的阳光,助学政策陪伴我,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感谢助学政策,对国家助学政策给予我的关爱,定将铭记于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真情,也折射出了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通过资助工作,受助学生不仅树立了自强自立和感恩的意识,而且将其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为自信地面对未知的挑战。
国家政策让学生回到学校,找到自信。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也激起了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正努力将国家给学生物质资助转化为学习文化、技能和提升素质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争当技能操作能手的热情,促进培养学生诚信、感恩、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
小结
学生资助工作还在源源不断的进行着,但这项工作已经深深扎根于广大学生的心中,对他们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不断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与此同时,每年招收的新生中都会有像小苏这样的例子,我们希望他的幸运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贫困的孩子能上得起学,不再把梦想埋藏在“贫穷”的阴霾下,当阳光照亮大地的时刻,所有的花朵儿都能迎向太阳,微笑的面对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