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案例共享
城市科技:青少年亲子交往问题案例
2012/3/1

                       从“徘徊”到“期盼”回家
                      青少年亲子交往问题案例报告
                             城市科技  孙金坤
一、基本信息和问题描述
   1. 当事人信息
李同学是我校职业中专二年级的一名女生,17周岁,由班主任预约前来。首次前来求
助的问题是不愿周末离校回家,讨厌见她的父母亲。(本案例的写作和使用已经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1)家庭背景
父母亲五年前从外地来上海做生意,经济条件尚可。弟弟留在外地老家跟随爷爷奶奶读初二,她本人二年前来和父母同住。母亲因妇科毛病一直吃药,情绪低落,但在去年夏天父亲查出患有肝腹水,因未找到得力助手帮忙,其父每天仍坚持上班,需要带上中西药。由于身体原因,生意大不如前,收入每况愈下,近半年父母亲间的争吵和打架事件是司空见惯。
在她眼中,父亲是父辈中的佼佼者,反应敏捷,是她的骄傲。但忙于生意,早出晚归,从周五傍晚她到家一直到周一早上来学校,见面的机会很少,几乎没有沟通。母亲在一家小厂上班,小学毕业,对她的态度一直冷淡,周末她回家后母亲一般不会专门做好吃的,衣服也很少给她添置。做完家务活,李同学就在自己房间呆在,或看书或睡觉,母亲不问其效果。但对她的专业学习,父母是一有机会就要教育她上进。很多时候她想表达自己时,就被父母打断,又开始教育她。她越来越害怕回那个她认为冷冰冰缺乏关爱和温馨的家,尤其不愿见到她的母亲。
2)学校表现
去年考入我校,就读于商贸管理部。军训期间表现积极,集体荣誉感强,踊跃参加校
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一二.九校园艺术文化节上参加了班级大合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寝室同学关系和睦,互帮互助。只是由于本身英语基础薄弱,上课回答问题不够主动和大胆,但简单问题可以回答。本学期期初,她的表现大相径庭,整个人变得异常平静和沉静,不爱与同学聊天,常常下午放学后一个人留在教室里。
  2. 主要症状和问题
在阅读了她的二周周记和与她交流一次后发现,她具有:1)明显的情绪低落,不大乐意与很多同学交流,与室友保持交流,认为她是最不幸福的;2)对父母亲的失望,认为缺少家庭关爱,与母亲无情感交流,伴有憎恨之情;3)她的无助和无奈,内心痛苦,十分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同情、怜悯、认同;4)春节回去看望奶奶,弟弟逃课,父母亲认为是姐姐没教好,带坏了弟弟,由此更加恨父母亲;5)、饮食、睡眠情况基本正常,有过逃课二天的经历,偶尔有辍学念头;6)渴望经济上独立,摆脱父母亲的束缚。较主动求助,愿意接受帮助和鼓励。
而她自己主要想解决的是周末兼职,经济独立,减少周末回家次数或周末不回家,以避免见到她的父母亲,尤其是母亲。
二、简要分析
从她的周记、自述和症状来看,我初步认定她有亲子交往障碍。造成她有这一情况的原因,根据之后的资料搜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背景
父母亲来自外地农村,文化程度不高,希望孩子通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但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不问过程,只求结果,并未主动与其班主任沟通过。父母有重男轻女观念,希望姐姐带好弟弟,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的骤增导致其父母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常常出现。
2、性格特点
她心直口快,未担任班级职务,没有参加校内社团,人际交往面比较窄,也没有发展什么业余爱好、兴趣有限,所以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好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3、青春期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
1)青春期情绪发展强烈多变,易于波动,该学生表现为寂寞与孤独,苦闷与忧郁以及憧憬未来并富于幻想。
2)青春期个性发展可变可塑,该学生表现为:认同感逐渐扩大;闭锁心理开始出现;评价能力不断发展;行为方式发生变化。
3)自我发展突出高涨
人的自我发展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与制约。而自我意识则是人们对人生对自
己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自我认识能力,能按照自己的需要不断去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企图和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长者平等相待,希望父母和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该学生表现出共性。
4、亲子沟通障碍
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忙于生计,对青春期的她不够了解,加之心直口快,与父母亲间的交流仅限于她的学习,往往开始即是结束,不欢而散,造成她不愿意跟父母沟通。而她本身心里对母亲不闻不问她的日常生活,过分计较金钱的行为也导致她排斥跟母亲的交流,讨厌有这样一个“还不如别人的后妈”。
5、重大事件的影响
   去年春节要求只身回家乡过寒假,父母亲本来不同意,建议她留在上海做家务,复习功课。经过一番争执后,她离开父母去看望了爷爷奶奶和弟弟。轻松而愉快的假期结束后,回到上海没几日竟得知弟弟逃学一周,不见踪影。父母将不安和怒气一股脑泼在了她的身上:回去没教好弟弟,反而带坏了他。她很委屈,弟弟的逃学怎么就成了自己的错?假期里自己也和弟弟好好聊过要努力学习等等。经过这次事件后,李同学愈发伤心难过,每周一早上要一周生活费时总是在犹豫再三后方开口,然后快速逃离。
三、辅导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
我是李同学的任课老师,为人谦和友善,对学生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鼓励后进生,以正面表扬为主。尊重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正是因为这样,李同学信任喜欢我,能够把心理话说给我听。
2、咨询目标和方案
根据她的情况和求助要求,我打算通过情绪疗法和家庭辅导方式,主要跟她本人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讨论和确定辅导目标和辅导步骤,帮助她分析了亲子交往障碍可能带来的后果和表现形式,并间接地告诉她,只要她主动积极愿意改变,辅以父母亲的共同努力,她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盼望周末的到来,回到父母身边,相互理解,享受生活。对此,计划采用以下方案对其进行辅导:
1)、第一阶段,以搜集信息和建立咨访关系为主。通过支持和鼓励来赢得她的信任,了解她的经历、现状和困惑。同时,在第一阶段辅导期间,联系班主任和她的主要任课老师及室友,详细、全面地了解情况,并征得她本人的同意,请其父母来校面谈,开始第二阶段的辅导。
2)、第二阶段,在全面了解和建立起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我通过与她父母的交谈,明确了她的家庭背景、在家表现和家长的看法。以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为主,辅以家庭辅导,力求改变双方对待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构建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
3)、第三阶段,通过向班主任、寝室好友了解李同学的变化以及电话其母亲了解情况,我与李同学面谈了一次,在理性想法已转化为现实行为后,母女关系大大改观,期待周末的相聚,结束辅导。
3、咨询过程记录
第一个阶段(前二次辅导)进行顺利,并与其班主任老师交流2次、德育联系老师交流1次,与本班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她的3位室友交流1次,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当事人在校表现,并无异常,只是在谈及母亲时唉声叹气,周五不想回家,家庭气氛凝重,周一要生活费时母亲的不情愿。在断断续续的叙述过程中,她的情绪显然很低落,不开心,委屈,但很有礼貌。我通过自己的感受告诉她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期望,子女对父母的爱和责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如果他们不关心我,还不如不要生我”“他们对我哪里像亲生父母,还不如后妈对我好呢”,诸如此类的感慨太过于极端和片面,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想法支配她的行为,左右着她和父母的关系,她陷入过沉思。当然也不排除母亲的做法有欠妥之处。对于她这样的家庭,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理解父母是关键,孝敬父母是首要任务。听了视频歌曲《母亲》《我的好妈妈》之后,我提议约见她父母,她爽快答应。她感到被理解,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二次),我先和她父母亲单独面谈,深入了解了父母对女儿的评价,“我们不管她怎么想,反正我们最希望她的学习好,别的无所谓。我们家现在经济不大好,我们花了这么多钱给她上学,如果乱花钱,还不如不要上学了去找个工作好了”。父母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现状令李同学的父母压力很大,对子女的高期望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抵触情绪严重,叛逆心理油然而生,二代人间的代沟问题正是由于双方的不合理认识和沟通不畅产生。首先对李同学的父母提出小小要求:对孩子的要求要量力而行,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长,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适度放大,要与孩子在交流中确定她的目标,尊重她的选择,对孩子有信心。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认识局限渐渐演变成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子女害怕回到大家庭中,宁愿待在学校和同龄人在一起,那样她感觉放松没压力。在李同学的父母亲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后愿意尝试改变,然后是我和他们一家三口共同商讨了改变方案。
面对面说出对对方的不合理看法和不良做法,认识到问题根源,均愿意尝试改变,拟定协议如下:
1. 双方见面时微笑问候,离开时分别告之对方;
2. 女儿要孝敬父母,如给父母倒杯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晚餐、洗衣服、收拾房间等,父母要感谢和多赞赏女儿的行为,相信女儿有能力处理好学习、交友等问题;
3. 周末两天中如果女儿提出用半天时间用来与同学交流玩耍等,请父母同意,但女儿有义务按时回家,勿让家长担心;
4. 父母亲均没有周末,建议每周五和周日晚餐后一家3口花上1到1.5小时聊天,回顾一周来的学习工作经历和感想,或边散步边聊天,或一起运动、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面对面促膝相谈,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5. 建议母亲周日晚主动将下周生活费给女儿,女儿一定要感谢母亲,并将一周的大体花费详情告之母亲,信息的畅通交流有利于理解产生和误解消除;
6. 告诫李同学在校不提倡金钱攀比,要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生活简朴,学习刻苦,争创佳绩。有机会的话,建议周末兼职打工,积累经验,体验工作的不易,锻炼意志,多孝敬父母。
7. 父母亲之间应多沟通协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立场一致,态度一致,若出现了分歧和冲突,不可以用武力解决,给子女带来家庭不和睦的负面影响。对子女多些生活上的照顾,也多一份对子女的信任。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忌一层不变的说教,应优点放大,缺点缩小,从细微处察觉孩子的变化,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8. 如果家长有误解子女的情况,请李同学保持冷静的头脑有礼貌地和父母沟通,反对以得理不饶人的姿态和父母据理力争。如果子女真是犯错误了,建议不要以家长制的方式惩罚,以了解原因为主,防止错误行为的再发生,教会子女明辨是非。
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第一个月每周记录一次和评价一次,一个月后我邀请李同学和其父母再次来校,询问协议执行情况。李同学和母亲都认为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觉得尴尬,因为之前家里没有这些礼貌的用语。在李同学父亲主持了一次家庭会议后开始认真执行,但母亲的行为改变不大。而李同学一直是对母亲不满意,父亲较母亲,她本来就是可以接受的,而父亲改变很大。可见母亲的顽固不变在这次的家庭疗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或许是母亲的坚持和李同学本人的失望,她选择了逃学二天,通过室友的帮忙,我及时的找到了她,劝其回校。这件突发事情给她母亲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正是女儿的平安返校将这位母亲的母爱激发,感觉到女儿的珍贵和其本人对女儿的冷漠。她开始反思自己对女儿的行为,决定真正改变,做一个称职的母亲,营造温暖家庭,期望女儿每周回来后度过一个开心的周末。
第三个阶段(一次),李同学现在特别盼望周五的到来,准备晚餐,迎接父母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周末她母亲也会忙里偷闲和她去逛街。今年的母亲节,李同学还用兼职的钱给她母亲买了礼物,并在英语课上非常自豪地告诉了大家。通过和她室友聊天,我得知现在在宿舍里她也是非常乐意告诉同学周末她和母亲的活动,动情得说现在她和妈妈的关系很融洽,之前想都没想到会这样,非常期待周末的到来。也电话其母亲一次,确认目前的良好关系。我很欣慰她和父母相处和睦,建议她保持并全面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学好专业,练好技能。双方达成协议,结束本次的咨访关系。
四、个案评价
1.效果评估
     对李同学和她的父母亲的咨询持续了近二个月,双方都认同并愿意按照我的建议做相应的改变。值得欣慰的是李同学的家庭里逐渐消除了误解,两代人间沟通增多,关系亲密,弥漫着温馨,有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母亲的关爱重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劲头,孩子的孝心和懂事温暖了父母。他们正在体验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李同学也从之前的躲避害怕回家发展到现在的周末期盼回家,与父母相聚。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自我反思
反思在这个个案咨询过程中,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到位、对咨询效果也起到积极影响的有:
1、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维系。由于我是她的英语老师兼咨询老师,只要在咨询初把握好度,很容易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咨访关系。加之亲子沟通问题比较常见,我本人作为母亲,换位推理,加强了对我的信任,愿意改变自己;
2、咨询目标和阶段的把握,在与她的家人沟通后,我们一起制订了家庭治疗方案,由认知改变到行为改变,行为强化,帮助他们解决表层的亲子沟通问题,并由此深入思考和探究造成这一现状的不合理想法,从而进一步营造出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
3、认知的调整,当事人的改变意愿比较强、悟性较高,所以我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由浅入深地帮助她从认知上逐步调整对自己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的不恰当认识,并伴随认知的改变而逐步改变行为;
4、从资料收集到认知和行为调整、咨询结束的巩固,都在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争取到了她的父母、她的老师、同学和任课老师的协助,为她的改变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5、在咨询技术上,强调行为改变的可行性和可评价性,易于操作。
同时感觉困惑,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的有:
1、双重角色的准确定位其实很难。课堂上容易给该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
同时作为该学生的教师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把握好心理辅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尺度是巨大的挑战。
2、保密工作的严格执行也很难。在与当事人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室友等交流后,或多或少会有部分信息被传播,给当事人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影响。所以恰当利用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还需要在使用前做好风险规避,使风险最低。
3、家庭整合疗法没有接受过训练,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我是根据经验大胆地提出了设想,遇到这个案例它是较为成功的。但对于需要专业性很强的咨询技术以及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我需要接受督导和再学习提高,规避风险,提高效率,注重实效。
建议2点:
1. 我校的中专职校学生,正处青春期,有一半来自外省市,父母亲大多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工作艰辛,收入不高,在这样的家庭里容易出现亲子沟通问题。建议以家长会为契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亲子沟通方面的普及教育,我校可以利用校园蓝卓网络平台,给学生及家长发送部分教育信息,建立家校联系,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园。
2. 中专语文课本里有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现在流行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心教育,组织黑板报、辩论赛和征文比赛,开展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强化和扩大爱心对象,辅以心理社团的心灵小报发放,我想这种广泛的亲子沟通教育方式效果会不错,也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中专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