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消极情绪,玩转数学课堂
上船技校 张小中
中职群体以往对于文化基础课的掌握长期以来让中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被动。对于其中的技校群体,本校教务以往秉承“够用、实用”原则,在市教委对文化基础课大纲的基础上编制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大纲,让文化基础课最大限度为专业课服务。
文化基础科中的数学学科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一直他们认识的边缘地带,很多学生对数的认识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对此数学张老师认为虽然他们在以往学习数学过程有断层现象的存在,但对于中职的数学课堂教学他们应该是能直接跳过这个断层理解课堂知识,关键在于克服他们对数学课堂的消极情绪。
以往的尝试
对于数学课堂的把握,张老师了解到以往学生学习方法的错误,该错误或许应该归咎于他们以往的数学老师。数学原本应该是一门生动美丽的学科,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学让学生为考试而整日纠结于题海。通过以往自己在中学的经历及跟学生的交流,张老师就疑惑勾股定理能死记硬背么?负数能以欠债课题引入么?整日抄写所谓的定义、定理等有用么?通过在课堂中碰到授课的难点及课后的思索,张老师认识到目前的数学教学很多不符合历史认知原理。如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事实上是指数式,中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一直就存在误差,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曾强调数学教学中的历史次序,认为教师在教代数时,不应该一下子把新符号都解释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像最初发明这些符号的人那样按从原原本本书写法到简写的顺序去学习符号,如学生应该先使用αα、ααα,而不是直接学习α2、α3,直到他们不再混淆2α与α2、3α与α3。
现状既然存在,怎么样应付数学课堂,在以往的教学中张老师不止一次地以数学史的角度阐述数学知识。对于很多数学知识追溯其历史渊源,穿插知识点产生过程中的争论困惑,让学生拓展数学视野,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确会碰到很多有关数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课堂的活跃气氛,纠正了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的认识。
数学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教学尝试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数学知识置若罔闻,但若老师对教材章节中所涉及有关数学史知识在备课过程中查找有关数学史资料,重新设计变换课堂,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展开到育人教育范畴,使得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在数学课堂能不干扰他人,使得在原本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此想应该得益于数学文化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对课堂文化的积极影响。
以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使得张老师自己寻找到了一种改善师生关系的好方法,让自己重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幸福感。最主要的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加深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自己在中职校教学技能的退化。
两周的课堂
张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有幸聆听邬宪伟校长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他说一个老师假如在授某节课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班级授相同内容就不能称为一个称职的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积极参与,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无法应对本校学生来源复杂、层化严重等问题。
本校本学期对文化课的教学在认真听取市教委领导的建议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增加课时量以满足学生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多元化的需求。对于原本对数学课堂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需要重新编排有关大纲计划。课堂的教学更需让学生不输在踏入技校课堂的起点:原本的文化基础课仅一学年,此时为两学年,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数学课堂纠结,那么本次的教学改革将会本末倒置,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高度重视,为办好群体满意的学校,需要每位老师把任何事情的开始当作教师成长进步的起点。
对此张老师的数学第一课从整体介绍课程的体系及目的开始,改变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消极观念。课堂中张老师严格制止学生的惰性,学生趴桌上听课,上课不记笔记,张老师友善提醒。学生“针锋相对”说听不懂,张老师用数学语言因为所以阐述说天天劳动的人一天不劳动浑身就难受,同理,天天趴着睡觉长期以来也会把此当成习惯,所以该习惯会使得自己以后错过好的就业岗位的机遇;再者科学家也不是样样都懂,但养成良好的记笔记忆的习惯有百益而无一害。所以很大程度上上课堂学习室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素养在校园错过的知识或许在以后的岗位上还能补回。
由于目前学校一般以专业工种组班,无法在某种意义上使得课堂教学严格分层。对此张老师从某个知识点的源头阐述,简单的阐述可能会引起部分基础好的同学不耐烦,但张老师引导基础薄弱的同学两种态度:感恩,感恩班集体希望大家齐头奋进;自信,有了班集体的宽容,相信老师能把自己以往薄弱的知识点补回。张老师还跟大家分享对知识点的认知,举例说当初简单的加减大家或许需要复杂的竖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位同学目前能心算自如,为什么?好比以往对某个知识点的纠结使得自己不能很好地理解很多知识,但进入了高一年级,相信能被打通所谓的“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关键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只是比他人晚熟而已。为让学生体会自己升入高一年级应有高一年级的整体系统思维,张老师在讲解“集合的运算”过程中首先提问对于数与数之间的运算有几种。刚开始学生仅简单描述“加减乘除”,张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乘方与开方”的运算,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彰显大家经过了系统初中的学习,对此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在原有的式子“26-63=1”上动一笔使得等式成立,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张老师插入“超级玛丽”游戏进行启发,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最终学生把6推高使得“26-63=1”成立,所以仅停留于“加减乘除”是无法有此思维的。为让数学好玩,结合几何画板画出各式各样动态的图形让学生感觉自己的浅陋,热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数学的信息技术学习。
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到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玩转课堂,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把“活”做在前面,两周的数学课让课堂活跃了起来,打造了有效课堂相信对以后的课堂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结语
本校学生的多元化对于本校的文化课课堂教学探索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中职校的素材,作为学生的老师首先应该跳出职业教育被不少人认为是“次等”、“末流”的教育思维,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教学,承载他们明天成长的历程。
相信我们的学生来到上船技校只是起点,他们的开花之季选择在了秋天或者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