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教学先有招 课堂有实效
——记我校数学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中职学生数学是个老大难问题,然而这些往往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那么寻找有效的对策,撬动这些数学“困难户”的非智力因素,使得这些基础薄弱,反应慢的学生来主动的学习呢?
5月10日下午,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教研活动,数学老师一起商讨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疏通这些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磨信息技术这把“利剑” 撬课堂兴趣这扇“闸门”
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教研开始后,王建老师介绍了他个人在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学分银行)中学习到的几何画板软件。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是数学与物理教师制作课件的“利剑”!随后王老师现场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关于椭圆、幂函数、正多边形及长方体等图形,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开拓了大家的眼界,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个有力工具。
随后张世敏老师就课堂引入,数学教学过程渗透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了个人经验介绍。张嫦娥老师就情景引入列举了一个实际例子:一个中职学生毕业工作后想回报父母,家长开玩笑地给他提了一个方案:一个月以30天计,第1天给父母1分钱,第2天给父母2分钱,第3天给父母4分钱,第4天给父母8分钱,以此类推。如果你是这个中职生,你同意这个方案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张老师强调数学课堂的引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李永生老师就课堂引入,设计问题的规范性,数学教学语言的简练性等方面做了一些经验介绍。邵红能老师介绍了普通高中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做法,给老师们不少的启发。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捕捉课堂兴奋点
叶利红老师就数学语言、数学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介绍。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及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胡敏老师就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的过程性、及时反馈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过程与方法为中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再现过程。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才显得生机勃勃,学生才会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全面的、积极的准备好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主动思考教师为他们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依靠自己的分析,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细微反应,如:听讲思考时的表情、神态;讨论交流时的语气、态度;回答问题时的语感、语调;解答习题时的对与错;课堂气氛的活跃或沉闷;人际关系的和谐或紧张。从中捕捉有关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对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胡强老师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高度凝练的介绍“新、奇、特、规”。其他数学老师也都纷纷介绍个人关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同学们数学老师做了有效的沟通,取长补短,开拓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收获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