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领我们走上舞台
——记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艺术团指导老师於沁心
七彩的灯光,悠扬的音乐,一群身着洁白长裙的少女翩翩起舞;转瞬间,另一群红衣少女和黑衣少年跃上舞台欢快地旋转着——谁能想象这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少年少女?他们就是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艺术团的队员们。
这样一群失聪的孩子,是怎样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舞台灯光下炫目的舞者的?艺术团的孩子们会用手语告诉你,因为他们有一位“於妈妈”!这些大孩子眼中的“於妈妈”就是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於沁心,其实她是一个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的年轻女孩。如果不说话,身材高挑、手语熟练的她站在学生中,一定会被是聋哑学生中的一员。
每周二、周四的下午和晚上,学校的舞蹈房里总是济济一堂。科班出生的“於妈妈”对学生们的训练要求格外严格。把杆训练、地面训练、小跳、大跳、小踢腿、大踢腿……很多专业的动作对之前从未接触过正规舞蹈训练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於妈妈”在训练时从来不会给他们“偷懒”的机会。然而,学生们愿意跟着这位严格的“於妈妈”一起训练,无论有多么辛苦和艰难!高三班的卫慧常说:“练舞虽然辛苦,但练完一段舞却非常快乐,我想一直跳下去。”“跟着於妈妈一直跳下去”是很多艺术团队员的心声。
严格的於老师是怎么成了队员们的“於妈妈”的呢?学生们说,别看於老师年轻,却“唠叨”得很。每当看到练得大汗淋漓的同学脱衣服图凉快,她就会上前提醒不要着凉了;晚上排练晚了,学生离开时,她总不忘关照一句“早点回家,路上小心”;听说有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她会滔滔不绝地强调“舞蹈要跳好,学习也不能放松”;晚上排练结束,学校浴室早已关门,学生们无处洗澡,又是她跑上跑下帮着解决学生洗澡的问题,还特地提醒孩子们洗澡时不要拖拉……看上去自己还像个需要被人照顾的大孩子,却如此细心地照顾着艺术团里的每一个人,难怪队员们要叫她“於妈妈”了。有些孩子把於老师看作亲密的朋友,把自己的秘密和苦恼和於老师分享。於老师此时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大姐姐,和弟弟妹妹们共同承担着他们的欢乐与烦恼。就连孩子的家长也把她当成倾诉的对象。按说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和家长没什么联系,可有一次,於老师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来电,虽然很意外,於老师还是耐心地听着那位孩子的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倾诉。事后,她说,没有当班主任的她从未想到学生的家长会和她打电话联系,她十分感动。这份感动是属于她自己的,她该为自己对孩子们的“唠叨”感动,她该为自己能和孩子们同哭同笑而感动,她更该为孩子们在她指导下而取得的丰硕成果而感动。
“於妈妈”也有胆小的时候。周二和周四的排练要到晚上8点才结束,队员们都去洗澡了,剩下她一个人收拾空荡荡的舞蹈房,关灯,离去。年轻的她不免有些害怕。她的害怕被学生知道了,有心的学生就在结束后留下来,陪她一起收拾舞蹈房,陪她走过空荡荡的大楼,走到校门口。
虽然手语很流利,但时尚的“於妈妈”更喜欢用微博和艺术团的队员们交流。每次演出后,他总在微博上表扬大家:“不管结果如何,你们已经是我眼中的第一名了!”年轻的“於妈妈”总被学生问,“你会一直在这里教到老吗?”于是,她在微博中回应:“我想,始终有这样一群孩子在我身边,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坚持。心是暖的,你们的笑是甜的,我,就是快乐的。”
事实上,在年轻的於老师来到聋青技校之前,学校的学生艺术团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该校有十多名在校生和十多名毕业生参加了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表演。曾经在春晚上红极一时的《千手观音》中也有两名舞者是该校艺术团的毕业生。
校长杨七平认为,学生艺术团给这群无声世界里的少男少女带来了快乐和梦想,“当他们站上舞台,他们就变得自信而美丽,当她们跟正常人一起演出比赛,他们就变得更加优秀。虽然听不到观众的掌声,但他们同样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老师们的辛勤指导下,这些原本身有残疾的学生不仅走上了光彩夺目的舞台,更充满自信地走向了人生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