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我们共同的母校
二轻校 孙霞
韶光流转,盛事如约。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庆祝30周年华诞之际,有这样一批校友,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全国各地专程赶到母校参加校庆,他们就是我校9011班的同学们。
9011班的同学全部来自全国各地:山东、福建、江苏、广西……班主任是柯伟青老师,班级在校期间为上海市先进班集体,现在同学们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非常优秀。
毕业十八年后回到母校,他们与老师,与来自江西等地的在校生共聚一堂,谈起母校,谈起上海,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分享如何融入上海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心得。
“母校对我而言意味着宽容和关爱,以及可亲可敬的老师们”,曾经的团支部书记张化军谈到母校时如是说。这位当年的青涩少年,16岁时便独自一人离开山东济南老家,到上海求学,背着重重的行囊,首次独自离家出远门的孤独和无助让他倍感凄凉。车站上,“接站老师的笑脸温暖了我的心”,提起初到上海,校友们难以忘怀的是老师们的笑脸,老师们的关心。他们还清晰地记得,学校食堂的顾阿姨,每每为外地生加菜加饭;班主任柯老师既当老师,又当妈,又当大姐;很多任课老师总是对他们照顾有加,那种善良和关爱时时温暖和滋润着这群远离家乡的学子们的心。
谈到当年在校期间的学习和专业时,班级年龄最小的来自福建的何育航校友分享了他的感受和体会。他认为不管在校期间学的是什么专业,主要学习的还是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使有很多知识不一定能用到,这种能力却可以用来解决步入社会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提起班级学习风气,班主任柯伟青老师如今仍然是赞叹有加。同学们都非常珍惜在上海求学的机会,都想尽可能地利用上海的资源优势多学点儿东西。班级有很多同学在校期间考取了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等证书,这些证书都是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费考取的。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奔波在浦西与浦东之间参加培训,参加考试。他们笑称,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种奔波求学中获得的。
“母校求学期间,上海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或许会影响我的一生”,来自江苏徐州的陈德洲校友认为,上海四年的学习生涯带给自己的最大益处便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他的从办事员—中层—高层—辞职—创业成功的人生经历获益于上海的中专学习生涯,眼界扩大了,他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来自江苏南京的李卫国校友说:中专四年正是人生的塑形阶段,二轻校四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战胜病魔,重启人生之路的经历,认为自己在病重时能坚持下来,他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在母校所受的教育。
二轻校四年,校友们最大的收获便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和深厚友谊。校友们都记得,当年入校时,正值浦东大开发初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都无法与现在相比,生活虽然艰苦,但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过得快乐、充实。当年排练合唱《五月的鲜花》的情景至今仍令他们记忆犹新。四年三点一线的生活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却如同兄弟、姐妹。十八年后的再次相聚,彼此完全没有距离感,没有陌生感,仿佛就在昨天,这种友谊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好的集体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同样是在上海求学的风华正茂的学弟学妹们,校友们给予了深深的祝福,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倍珍惜在上海,在二轻校的学习时光,耐住寂寞,打好基础,相信在上海的学习经历肯定会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观念和不一样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