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之道,人之典范
——记机电教学部课前例会
大众工业
2015年 3月 23日上午,机电教学部在机电实训中心召开第三周课前例会,本次会议由教学部张建刚主任主持,教学部强光辉老师担任本次例会主讲,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强老师从教师素养、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一些感悟。
毛竹精神,鼓舞成长
在会上强老师和老师们分享了一段《毛竹的故事》,毛竹是一种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中亚热带。毛竹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栽种后的最初的五年中,它就像一件塑料制品,你根本看不到它的生长。曾经有个农夫在自家承包的荒山沟里,撒下了一片毛竹种子,当种子撒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只长出了一点小苗,于是这个人很是欣喜,经常给它浇水、施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令这个人失望的是,当周围的蒿草、灌木从小苗长到一米多高时,竹苗还是一动不动。第二年、第三年……虽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那棵竹苗还是一动不动。直到第六年,一场春雨过后,农夫到自家承包的山沟里看一看。他突然发现有一棵1米多高的毛竹拔地而起。他非常奇怪,为什么事过五年毛竹才开始生长!更奇怪的是,在以后的每一天,毛竹苗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一个月后,昔日的荒山沟变成了一座毛竹园。当农夫惊诧之余,拿着铁铲挖了挖山沟的土地。他发现毛竹的地下鞭茎已经遍及整个山沟。原来,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地表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长的迹象,但土壤里,它的根系却在不停地壮大和蔓延。
强老师在举过这个例子之后便问大家,是想做蒿草、灌木?还是想做一夜之间蹿入云霄的毛竹?不用多想,多数人都愿意做毛竹。如果想做毛竹,就要拥有毛竹的气度。这气度就是:沉得住底气,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子,站稳马步.扩大根系,积攒能量,按兵不动,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你定会拔地冲天。
敬业爱业,助力发展
在会上,强老师和老师们分享了一份数据表格,表中详细阐述了教师在不同工作时间段面临的问题和成长状况,从工作之初教学技能的适应阶段、到逐渐产生教学策略的成长阶段、到教学理念逐渐养成的成熟阶段、再到教学科研逐步提升的成名阶段、再到教学创新的成家阶段,每个阶段教师的成长都是理想的发展阶段,并非人人都会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在实际生活中,成名成家的更少。每一个教师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有高原期。倦怠于职业,欠缺于反思。“忙、盲、茫、繁、烦、凡”都将成为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职业的意义在于“勤”,职业是养家糊口生存的需要。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职业,也就是说为生存而工作。可能会成为整天“拉磨的驴”。中国词典里对“职业”的解释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对“事业”的解释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对“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的学业门类,生产部门的各业务部门”。正如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磨房里拉磨的驴很不服气问白龙马:“我和你一样天天都在走路,我们的工作同样辛苦,为什么你得到人们的赞赏,而我却得到别人的嘲笑?” 于是很多想要成功的驴、马都来找白龙马,询问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却一无所获?白龙马回答:“我们都在走路,但走路的方式不一样。你一直在转圈,而我一直往前走。”站在职业不同角度,所起到的作用和收获的结果也有区别。
引用典故,励志互勉
在本次会上,强老师采用分享典故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将人生哲理与老师们分享,在人生的成长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毛竹成长的前五年,有的坚持下去得到了发展,有的半途而废遗憾终生,其实最终的关键点就在人的信心和恒心上,对于教师工作其实就是这样,在工作中面对接踵而来忙不完的工作,茫然间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面对一群调皮不懂事的学生,疲惫时甚至找寻不到前进的道路,每当这个时候坚定信念、昂首前行,其实成功就在眼前。
在会上强老师联想到,如果有人问教师“你在干什么”,或许也有三种答案。第一种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二种人回答:“我在教书。”第三种人回答:“我在从事育人的事业。”说出第三种答案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持前两种答案的教师可以肯定成不了教育家。
其实能够说出这三种答案的教师关心的事情是不同的,第一种教师关心的是:“我是否有饭吃”;第二种教师关心的是:“我们的学生成绩好不好”第三种教师关心的是:“我们的学生将来如何?我们的祖国将来如何?我们的民族将来如何?我们人类将来如何?”因此,这三位教师教出的学生在素质上必然存在很大差距。
通过强老师在本次例会所讲述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具备“毛竹”的精神,同样还要用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完成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机电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