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多收获
——2011学年第二学期“四课”活动小结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王建民
本学期开展的“分层教学与做中学、做中教”的四课活动,从3月1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共有40余位教师开了课。从开课的情况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全体教师都认真对待、积极准备、精心设计开好课,开课的质量有所提高。第二,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
这次“四课”活动涌现出一些好的课、好的设计、好的教学片段或教学环节、好的板书设计等。例如:季老师利用两分钟预备铃时间,请同学复习单词。上课后,即进行了听(看)、说(手语)、读、写的训练,看手语,默单词;看手语提问,书面回答问题。听(看)、说(手语)、读、写是基础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聋生学英语的薄弱环节,季老师加强针对性训练。课中,用实物(水果)设计了一个场景,给学生创设了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练习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两个一组,根据实物用本课新学的句型进行提问和回答问题,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本次练习。本课活动形式多样、练习充分,较好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本次“四课”活动的主题。
又如严老师的课《一品饺》制作。她通过媒体展示了《一品饺》的造型和制作要求,请学生观看《一品饺》制作过程的视频,提示学生注意制作的技术要点。然后将制作过程分解成三个步骤,分段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教师分步演示讲解,学生分步跟着学做。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两只的制作。每次完成后均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每进行一次新的制作,都提出新的要求,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拓展练习。严老师的课,一是能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采取小步走,边教、边学、边操作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二是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说明,特别是教师的现场示范通过视频直接投放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观摩教师制作的过程,听取教师讲解制作要点,效果较好。三是练习充分,不仅关注学生会做,同时也要求学生知道、掌握如何做,即在理论层面对学生提出要求。
本次“四课”活动中象这样事例还有很多,林老师的《陋室铭》课中的猜一猜、读一读、译一译、想一想,特别是板书的设计给听课老师较深刻映像。韩老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的社会课,主要内容是历史时期对民众生活的描写,韩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材内容,变教为用,并引入一些补充材料或将教材内容通俗化,让聋生易学、易懂、易掌握,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次“四课”活动第二个特点是,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不仅听本学科的课,而且跨学科或听专业课,这也说明广大教师能虚心学习他人经验,积极进取,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反思本次“四课”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四课”活动由备课、开课、说课和评课环节组成。一堂好课一般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备课可以是个人备课,更提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设计出好的教案,再付诸实施,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一点看来做得还不够。第二,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做得还不错,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开课时的环境变化,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第三,说课和评课环节还需加强。
总之,本次“四课”活动由于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学设计、课的质量较过去有所提高,希望我们老师们能保持参加“四课”活动时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