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
城市科技:“他们”是职业教育的明天
2011/5/24
“他们”是职业教育的明天

----城市科技学校顺利完成2011年农民工同住子女

招生报名工作

记得2008年语文高考的命题文章《他们》,那篇满分作文描述了那群孩子,不就是我们身边农民工在沪同住子女吗?文章以细腻的笔锋描写了“他们”在上海求学的酸甜苦辣。每每读到文章,心中的那份感觉沉沉的、重重的、让人心疼、让人揪心;努力做好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工作,为的是让“他们”拥有教育的公平权力、让“他们”走进花园般的校园、让“他们”享受职业教育的春天、让“他们”感受实训中心的现代化、让“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一线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一切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了让文章中的“他们”充分享受到那一抹阳光,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作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敢于担当社会责任,辛勤耕耘在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的天地里,目前顺利完成了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宣传工作、招生报名、考试安排等等工作。

☆☆ 为了“他们” 我们重视 ☆☆

近几年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在正确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学校招生工作连续五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非常良好,为我校各方面工作的整体发展和目前已取得的办学成绩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的荣誉取得,更是对城市科技学校几年来办学成绩的有力肯定和证明;继2008年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部分上海市国家级重点中职校招收非沪籍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政策实施以来,社会反响良好,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的一面;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作为首批农民工计划的招生试点重点学校,努力耕耘在这块天地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招生业绩,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在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计划的数量和计划的完成率上,我校始终位于全市第一的领先地位,为整个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的计划完成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出色的招生业绩,2009年我校代表全市中职学校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招工作总结大会”上交流发言。2011年我校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计划为500人,实际完成网上报考我校“上海市农民工招生考试”的人数达700多人,出现了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政策透明、农民工满意的喜人场面;也充分显现了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宣传到位,政策到人、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认可和肯定赞扬。

近日学校招生就业办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本批报考学生的准考证办理、发放工作以及考试安排工作,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确实,农民工子女的招生宣传工作相当艰难,但是为了“他们”的未来,我们默默前行在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道路上。

☆☆ 为了“他们” 我们付出 ☆☆

在沪农民工为上海及松江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农民工同住子女作为新一代的上海人,绝大部分孩子出生在上海,随着父母的打工而奔波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能进入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好技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定基础,以便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的相关的农民工招生的文件精神,让党和国家、上海市政府的这项利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学校招生就业办在期初申报招生计划时,努力做到了认真分析生源,把握最新生源报考动态;摸清了松江区24所公办中学在读的非沪籍初三毕业生人数以及松江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初三毕业生人数;分析生源历年的最终去向和具体报考情况,为合理、科学申报招生计划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我校招生宣传举措的有效推出和落实作好了铺垫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招生工作,动态调整招生策略,协调相关工作,确保了招生宣传的有效落实。机制上的保障和重视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 为了“他们” 我们奔波 ☆☆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招生宣传、政策落实,学校招生就业办在杨老师的协调下,制定了招生工作计划,推出了相应工作举措,并奔波于农民工同住子女分布的所有学校。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学生分布学校面广、工作量大,但是杨老师坚持走进所有生源学校,为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作了保障。在整个宣传过程中做到了“送政策”——“请进来”——“走出去”的系列活动。

“送政策”: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块计划的落实;校长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此项工作,并亲自布置阶段性的招生工作具体措施,及时召开了“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1年招生信息发布会”,向各初中校长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传达上级相关招生文件精神,送政策上门。及时布置下发上海市教委“致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和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让在沪广大农民工掌握招生相关政策、明确应该享受的学习权利和国家资助政策、了解报考程序、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着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请进来”:为了更好地做好2011年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工作,学校招生就业办杨老师未雨绸缪,在上学期结束时已经全面启动了本届学生的招生宣传。“请进来”工作在上学期结束时圆满结束,为本学期进一步宣传以及更多细节落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上学期结束前,学校招生就业办就主动出击,深入联系招生学校;协调安排非沪籍本区初三毕业生来校实地参观,根据统一安排的参观日程表,接该批生源走进中职校、走进我校,参观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实训中心等硬件设施、设备,直观地了解校容校貌,组织学生观看学校相关招生宣传片并由学校招生就业办杨老师每次为来校参观学生作为时一小时的招生“面对面宣传”,解读了招生政策和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了学校专业设置、我校毕业生的升学就业情况等,为学生心中亮起了一盏明灯。

走出去”:学校招生就业办利用本学期招生宣传黄金期,主动走进各招生学校:(送政策一次、开家长会一次,)两次走进学校,两次走入教室、走近农民工子女的身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摸清各初中学校的初三家长会召开时间,在家长会上和家长进行零距离接触,向家长进行我校招生宣传,“两次走出去”工作的举措有效地确保了填报我校志愿的学生数,使招生宣传更具实效性。为家长心中送去了一片晴空。

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招生工作意义深远,它奏起了和谐社会的乐章,唱响了教育公平的音符。6月18日、6月19日,“他们”将走进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参加“2011年上海市高中阶段统一学业考试”,之后的日子我们将携手我们的孩子,引领他们,走进职业教育的春天,“他们”将是职业教育的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