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的某一天,女儿大约因为兴奋,醒得特别早,并且一起床就四下里“搜寻”我。“妈妈,妈妈。”她大叫着。当时,我赶着出门上班,门锁已拧开,我甚至没有同她打声招呼便匆忙离去,即使之后听她在窗前一遍遍唤我,我也没有回头。晚上回家,见女儿一脸委屈,还怯怯地问我是不是不再喜欢她。“妈妈忙,来不及答应你。”我抱歉地说。“可是我只要你回头看我一眼呀。”女儿的“幽怨”让我无言以对。那天以后,我出门上班时都会回头望望窗户,即使女儿根本没有站在窗前。因为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能比在女儿目光的注视下上班更觉欣慰的了。
有个母亲对我说起过这样一件事:她和丈夫都是下岗再就业的,丈夫开出租,她帮人看店,因为忙于生计总觉得愧对孩子。开始,他们的女儿无法理解,说他们是工作机器。后来,他们把家里的困境跟女儿讲了,她理解之后还主动“请愿”:“我是家里的一分子,我可以帮你们分担些什么吗?”“等你放暑假了,你可以在我们回家之前先把饭煮熟。”她的母亲沉思片刻后,这样要求女儿。“我觉得在暑假里,可以请孩子帮忙做些家务事。女儿在煮饭的时候很快乐,她感受到自己对这个家庭的重要性。”这位母亲笑着说。
一位父亲在总结他的亲子情况时说:“平时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试图跟儿子讨论一些事情,可他时常意绪阑珊。有一次,我偶然陪他看了一部动画片,却发现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天我们的交谈出人意料地愉悦、顺畅。我想,也许我们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可是我们总可以陪他们看会儿电视吧!”这位父亲后来努力“经营”着亲子时间,在他们频繁的交流中,感受到儿子对他的亲近与信赖。
确实,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我整天在工作。”那时我也曾想,莫非需要特别地拨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教育孩子?本期的暑假亲子学堂让我明白,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处举动、每一个眼色、每一句话上,这些都可以带动、引导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相处,或者在你健康的时候,在病中的时候,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表现的,这一切,你的孩子都会注意到,并且他们也会在这一件件的事情上模仿你。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们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榜样的那双敏锐、细心观察的眼睛,或者即使他挨着你,你给他吃饱了,穿暖了,但他仍感觉孤单地生活着,那么你依旧算不得一个称职的家长――贵重的玩具、在一起娱乐散步、严肃的训诲仍旧于事无补。你应该经常地和你的孩子在一起,至少应该让他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