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急忙收拾了东西与办公室的同事们告了别,便匆匆离开了。今天女儿下午只有两节课,我得赶快回去。
刚回到家,发现她已经回来了,走进房间一看,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书,连我回来都没有察觉,我慢慢靠近她,她终于发现了我,抬头看看我后,笑了一笑,便又低下头去看手里的书。我看到了那本书的书名叫做——《于丹〈论语〉心得》。
回想起来,那是她的转变的时候:她生日那天,一大清早便和我说要我陪她去上海书城买书,我还在纳闷,平时出去玩时,都是我提议到书城去逛逛,顺便带本书回家,她从不主动要求去书城,但是我想她自己提出要买书那就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我多年来一直给她灌输的思想正在被她接受。我很高兴,我们在书城逛了一圈,我告诉她不要一口气买很多,一本本买。她点头表示认同。于是,她捧起了最想买的徐志摩诗集和巴金的精选集,向付款台走去,我看着她的背影,感觉她走路走得有点蹦跳的感觉,她是很开心的吧。
看着女儿脸上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欢喜。我很高兴,我从她小时候就一直给她灌输着古典文学的魅力,我希望她能够接受,但是,以前的她一直都非常抵触,不愿意听我的,还说我是老思想。我倒也不便多说顺其自然,还买了一本于丹《论语》,自己先看起来。谁曾想,她居然在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看,然后就迷上了。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吧。
从小到大,我都教导她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成为让人喜欢的人,这就是情商。我一直都很注重情商的培养。《情商之门》的作者说:“在孩子的所有情商技能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质量关系最为重大,要想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孩子们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环境并对之做出适当的反应,孩子们必须懂得如何把自己与他人的期望和需要相协调。”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都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双重标准,这实质上也是为了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什么都不缺,吃有好吃的,穿有好穿的,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电脑、购物、聊天每一样都可以把玩上半天,但是,我觉得那都不够重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短时间的,总有一天会让他们感觉乏味,孩子们最缺的是可以使他们得到精神上快乐的精神食粮。而我给女儿提供的精神食粮应当来自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而且应当是二者的精华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为她塑造一个完美的内心世界。现在,渐渐长大懂事的她,也开始加入了这个工程,这个走向成功幸福的重大工程。
但是,我了解到了一点,单单给她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我和她爸爸也必须以身作则。但是,事情总有些不顺心的地方。我是从事会计工作的,空余时间又兼职了几家公司,现在申报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在每月初的申报期都需要女儿的帮助(因为女儿说我的打字速度慢得让她看不下去),而我也正好偷偷懒,但是,今年暑假,当她的英语作业因偷工减料被老师退回来重做我说她时,她竟对我说:“你不是常说自己事事要强,那你为什么电脑不去学学好,要每个月都靠我呢?”我一时语塞,是的啊,我给她做了怎样的榜样?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便经常注意自己在她面前的言行,尽量给她展示一个好表率。
上次一个偶然,我看到了女儿博客里的文字:“我一直羡慕别人,羡慕别人,家里富裕,羡慕别人,父母从不言辞逼人,羡慕别人,在家里一呼百应,想要什么有什么,从前的我,只知道,我想得到的爸妈很少答应我,我不懂,但是,现在的我,看着身边的两人,我真的很幸福,朋友告诉我,其实他们家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幸福。甚至有的回到家里,家人之间都不说一句话的。今天看到,爸妈由一个小小的话题开始拌嘴,但是,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情绪,那些搞笑的话语,互相开玩笑似的嘲讽,让我瞬间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我坐在床沿,看着眼前的两人,一句来一句去,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越来越明显,这快要溢出来幸福就在我家,就在我的身边,在此,我要谢谢妈妈,爸爸!”我很高兴,女儿愿意体谅我们,是的,我也认为,光光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是不对的,他们需要的是幸福,是快乐,是他们这个未经世事的年龄应该拥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尽量的给她一个她想要的快乐生活,那就是她所说过的:“家里并不是很有钱,晚上围着小桌吃晚饭,三个人有说有笑。”那么,我们就给她这样的理想生活,因为这样最简单,也最温暖。并且,也使她养成了一有事回到家就会告诉我的习惯,我总会微笑的听她绘声绘色地说完,然后,帮助她一点点分析,为她将来的处世做准备工作。
现在她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有些低俗的事物,以前的她会吹捧,而现在的她会冷静地对待。而且,她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做得比以前好了。
以前,虽然她很听老师说的话,但是,不免会有觉得老师冤枉了她的时候,那时候,她总是噘着嘴向我抱怨,而我也总是缓和地告诉她,换一种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她是老师的话会不会这样做。没过多久也会认同我,忘记这件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所希望的是,有一天,她可以完全脱离我的思想,拥有自己的思维,完美的处理身边的事。
有一天,她回来告诉我,早自修的时候和老师起了争执,被老师骂了,我看她还没说完的样子,便没有打断她,因为我没有从她脸上看到委屈,而是在她的脸上看到了隐约的笑容,她接着说下去,她说她在回到座位的十分钟后便已经想通了,是她做错了,并且一下课就找老师道歉了。她说到这里,我笑了,她也笑了,我夸她做得对,并告诉她,以后也要这样碰到事情的时候要先思考后行动,多为别人想想,理解万岁。但是,有一点我并没有告诉她,我很自豪,我对她的心灵教育已经初见成效了,这件事是她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一个值得记住的里程碑。
看着眼前的女儿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不愿意搭理我,我心里觉得好笑,但是没有多说什么,换了身衣服,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