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梦想,谈爱情,培养阳光心态,开设系列人生讲堂,
河北易县职教中心——解读青春密码的“三堂课”
“我听说两位女侠明天要决斗,那一定得叫上我。决斗是很正式的,怎么能没有见证人呢,是不是?”简单一句调侃,让本来“箭拔弩张”的两个女生有了笑意。不久前,见到记者时,河北省易县职教中心德育处副主任郝勇告诉记者,他刚处理完一个“相约决斗”事件。原因是学校两个女生喜欢上同一个男孩。在得知她们准备“决斗”的消息后,他赶忙跑去调解。他告诉记者:“等咱们谈完了,我还得再去跟那两个女生聊聊。”
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在自我发展、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出现了挫败、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等心理问题。近年来,河北省易县职教中心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人生讲堂,和学生说梦想、谈爱情,帮他们塑造阳光心态,不回避他们成长中的关键问题,逐步探索出一条“分阶段分步走”的德育新路。
【第一课】
未来不是梦:重树人生目标
“曾几何时,心中的梦变成模糊记忆。我的未来在哪里?”这是该校汽修班一次班会上学生主持人的开篇词。
2010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播出主题为“我的梦,中国梦”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易县职教中心从中受到启发,开始把“和学生谈梦想”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许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人生目标缺乏清醒的认识。”该校德育处主任张爱民说,“所以,《说梦》是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也是人生讲堂的第一部分。”
记者也随堂听了一次《说梦》课。课上,每个新生述说着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护士。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就想让我爸妈过上好日子。”
学生们都笑了。张爱民也笑着说:“来,我们为她鼓掌。这个梦想非常好!你很孝顺,但要是想让爸妈过上好日子,就得从现在做起,学好每个单词,读好每篇文章,一点一滴去努力。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努力的。”
授课完毕,每位学生还收到了一张表,他们可以写上自己的梦想,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可以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意见。
记者翻看着张爱民近年来整理集纳的一摞摞“梦想反馈表”,几乎在每张表上,张爱民都进行了标注。
“这可是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最好的助手。”他告诉记者,通过反馈表,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他和班主任会特别关注。如果有学生针对授课提出了好的建议,他会在下一次《说梦》课上加以改进。
计算机班的学生张雅娇由县一中转学进入易县职教中心后,已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在《说梦》课上,她流了泪。课后,她说:“改变不了环境和现实,就改变自己。坚持!努力!”如今,这个女孩正在全力复习准备对口升学考试。
据该校校长延文术介绍,学校已有近50%的学生参加了对口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实现了愿望,不少人还考入河北师大、河北农大、河北经贸大学等省属重点院校。
“这些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只要激活他们潜在的动力,学习的劲头就像小马达一样强劲了。”延文术说。
【第二课】
正视爱情:化解青春困惑
中职生的年龄基本在15到20岁,是心理、生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段。为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在二年级这一阶段,易县职教中心又开设了《谈爱情》一课。张爱民告诉记者:“让孩子们知晓什么是爱情,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
“你们今后都会组建幸福的家,那你能谈谈心中的她(他)什么样吗?”在一次《谈爱情》课上,农经二班班主任张金霞向学生们发问。问题一抛出,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
“我要找一个聪慧美丽的妻子。”
“我的白马王子要高大帅气,能关心、呵护我。”
“你们心目中的爱人都很出色,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找到如此优秀的人,与之相伴一生呢?”张金霞的又一次提问让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农经二班的学生在《谈爱情》课上寻找爱情的定义,而农电三班的学生周家盈在一次《谈爱情》课上说出了心声:“每个人都有追求爱的权利,但要想找到理想对象,自己先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有能力和资格去追求今后的幸福。”
那些已经出现早恋倾向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抗拒谈论自己的问题。为此,该校教师们也是各有巧招,还经常坐在一起交流。
郝勇带过的班上有位17岁女孩,经常逃课与当地一个美发室的男孩见面。郝勇找到女孩,没有批评她,而是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小伙长得怎么样,他家是哪儿的,现在挣多少啊?你父母知道了吗,会反对吗?你将来是继续考学还是就业呢?”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女生发现自己竟然回答不出几个。
郝勇接着说:“那给老师讲讲这个男孩的优缺点吧。”女生摇摇头,也答不上几条。郝勇告诉她:“爱情是美妙的,但你发现了吗,你根本就不了解他,何谈爱情啊?”郝勇的一句话让这个女孩清醒了很多。
【第三课】
传递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
“第二学年,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容易进入疲劳期。这时,我们就该给他们再鼓一把劲儿。”在延文术看来,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享受学习的快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于是,开展“塑造阳光心态,构建幸福人生”专题活动,成为该校系列人生讲堂的重要一课。
易县职教中心的教师们发现,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也更具影响力。
2011年10月,该县教育局制作了一期以“聚焦李连梦露成功之路”为题的简报,介绍了易县中学学生李连梦露通过努力,考取清华大学的事迹。易县职教中心德育处随即组织了专题讲座,重点在二年级所有班级巡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听完讲座,很多要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说,原来奇迹就在自己身边。
在易县职教中心,“雷锋月月来,学习不间断”。“雷锋是追求时尚的青年,他学开拖拉机、喜欢拍照片、穿皮夹克戴手表,用现在的话讲,完全就是一个‘潮男’。”张爱民给学生们办“学雷锋”讲座,题为《获得快乐幸福的第九种方法——学雷锋》,他诙谐幽默的表述总能引起学生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传递正能量,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贴近他们的生活,德育才能有效果。”张爱民说。
易县职教中心每年举行的人生讲堂达300多课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意见近万份。学校还开展了各类主题班会、演讲征文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有效的德育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据统计,近5年来,易县职教中心3300多名学生未出现违法行为,获得双证书率达到100%,就业率近98%。很多用人单位反馈,该校毕业生阳光、快乐,踏实肯干。
“开展德育,一定要直面问题,坚持针对性,找准切入点。说梦想、谈爱情、培养阳光心态,这就是我们的切入点。对学生来说,不为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德育就达不到实际效果。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们解读青春密码,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导航。”延文术告诉记者。
如何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易县职教中心的“三堂课”给出了漂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