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动态
工商信息:“丝丝入扣·珐琅绘江南”--掐丝珐琅课程
——记学校“青藤匠艺坊”劳美共生实践课程
    作者:刘梦洁

学生处依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从劳育、美育融合的角度创新性地开展“劳美共生”匠心培育一体化举措,通过课程、活动等途径探索中职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的新路径,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青藤匠艺坊”劳美育人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劳动实践周学生开设,23 中高航修332位同学参与了本次劳美育人实践活动课程。

感受魅力·传承技艺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今天的“青藤匠艺坊”劳美育人实践课程带领同学们共同探索这项古老工艺的神秘与魅力。活动伊始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掐丝珐琅工艺便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艺术瑰宝,堪称“千艺之首”。它以其独特非凡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璀璨光芒,犹如中华传统工艺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掐丝珐琅工艺,顾名思义,是以纤细的金属丝作为骨架,精心镶嵌着绚丽的珐琅彩料,经过巧妙构思与精湛制作而成的精美工艺品。珐琅工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掐丝珐琅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这项技艺的源远流长和文化价值。

精工细作·掐丝成韵

随后,老师展示了掐丝珐琅的制作流程,包括掐丝、点蓝等关键步骤,让学生们对掐丝珐琅的复杂工艺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掐丝珐琅,同学们把胶水装上细针头,在线稿上沿着底板上的线条涂上胶水,选取一段金丝,将金丝捋一下,形成自然的弧线。等胶水快干的状态下,开始掐丝,同学们用右手拿镊子夹住金丝按在底板上,左手拿着金丝作为牵引方向,按着图案的线条方向把金丝竖着粘到底板上,剪刀头朝下,把金丝剪断,同时时刻注意保持金丝断口处的平整。

一根根金丝在同学们的手中,通过掐、掰、弯、折叠、卷翻等技巧塑造出立体的纹路。看似普通的金丝,但需要同学们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在一番弯折处理后,奇迹般地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细致的图案,散发出一种昂扬流畅的美感。

珐琅生彩·点蓝生辉

掐丝步骤完成后,接下里就是点蓝,同学们按原图的颜色一层一层的上色,借助小铲子把颜料涂均匀,点蓝不是一步到位那么简单,需要两种彩砂做渐变,但不可无序混合,在实践中大家的“点蓝”技法也逐渐熟练。“点蓝”技艺并非仅仅让同学们将彩砂逐一填入,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掐丝珐琅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添了新的动力源泉,让更多人得以领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丝丝入扣·熠熠生辉

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璀璨星河中的一粒星光。通过本次“青藤匠艺坊”劳美育人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亲手制作掐丝珐琅,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提高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而同学们亲身参与制作,也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工艺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  

附:学生感想

在本次的实践周活动中,我们上了一节劳美共生实践课程,这节课是让我们体验景泰蓝中的重要工艺——掐丝珐琅制作。通过老师的介绍与演示,我被景泰蓝繁复的工艺深深吸引,从绘图到掐丝,再到点蓝、烧蓝,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技艺。在制作过程中,我也深感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与魅力。每一笔勾勒、每一次填蓝,都需耐心与细心。完成作品的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我见证了平凡金属变为璀璨宝石的奇迹,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匠心独运。这不仅是一次手工艺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23中高航修3 赵米奇

实践周的第二天,我们班在完成了户外的劳作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劳美共生实践课—学习掐丝珐琅的制作。

老师在课程上向我们讲述了景泰蓝的悠久历史以及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其详细程度让我们对这种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后,我们便开始自己动手,用各式工具(镊子,剪刀,胶水,铜丝)来制作一副自己的掐丝珐琅画,老师提供了两块模板,我选择了象征世界和平(和平鸽、五角星)的那一幅,制作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我在过程中也屡屡受挫,但我总是想办法去越过这一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尽管制作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在看到美丽的成品的那一刻,我觉得值了。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到非遗作品的魅力,也意识到非遗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并把它发扬光大,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美。

——23中高航修3  周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