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政”见成长
上船技校宣传组
第八届时政大赛落幕已有些时日,紧张的心情仿佛被这缕缕春风吹散,可是时间留在我们心中的痕迹却已悄悄烙印,暗香浮动……
与“时”同长,小荷才露尖尖角
上海市中等学校时政知识大赛已经举办过七年,成为沪上知名的一项学生赛事。如今在各所中职校中间,流传着“专业技能看星光(计划),人文素养看时政(大赛)”这句话,由此可见大家对时政知识大赛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们也能关注时政,了解时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经学生科领导批准,我校组织了09年级全体在校学生参加此次时政大赛,下发全体参赛同学此次比赛的辅导材料——《当代学生增刊——第八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专辑》,要求大家利用寒假自学辅导材料上的有关内容。团委还挑选部分优秀学生成立了时政知识大赛学生工作小组,利用寒假分头收集整理2010年度下半年的时政知识要点,并协同老师编写校内初赛试题和学习提纲。
青年教师王玮主动请缨,担任此次比赛的辅导老师和领队。她认真思索如何能组织好这次比赛前的选拔和训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希望通过比赛前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对时政知识感兴趣。
没想到,英雄令一出,群英齐至。同学们纷纷报名,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初赛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进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参赛同学参加市里复赛。
俱进前行,嫩蕊商量细细开
几位同学深知肩负责任重大,开足马力备战复赛。时政的特点就是在不断发生,不断变化的,所以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而且在时政和热点的背后,折射出千姿百态的社会现实。作为辅导老师,王玮老师还注意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进行总结,并且能落实到笔端,这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所以,同学们总是随身带着参赛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看书的机会。实习工厂里,在老师宣布休息的间隙,参赛的同学又忍不住捧起复习资料在反复研读;中午吃完午饭,小池塘边,有的同学在咬着笔头,皱眉思索,然后在纸上写写划划……晚上老师巡查宿舍时,也发现他们在坚持背诵,总结相互有联系的知识点。
看到同学们如此认真对待,全力以赴,老师们自然也不敢有丝毫松懈。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双休日,领队老师和相关科目的任课老师积极的寻找资料,总结热点,挖掘联系,然后与同学们热烈讨论,反复推敲。
时政大赛准备期间恰逢“星光计划”的最后冲刺阶段,师生协同作战,不惧任务艰巨。看到同学们逐渐在进步,老师们也喜上心头。
“政”见不俗,我校有材渐长成
经过紧锣密鼓的备战,检验同学们的时刻来到了。复赛那天,大家早早的来到考场外。在等待的过程中,师生开心的交谈,仿佛等这一刻很久了。最后,我校有两名同学进入最终的决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已经很令人开心了,因为这些成绩里有大家共同的汗水。
决赛前的准备是和时间的赛跑。因为时间比较紧张,王玮老师指导学生采用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处理相关时政信息,同时又鼓励他们遇到问题尽量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授之以渔。平常课余时间让同学们采取“两两相对”的“互助组”方式互问互答,巩固知识。然后集中训练时就用来专门攻克一些疑难问题。
决赛前,两位同学十分紧张,无论是领队老师还是班主任和校领导一直在鼓励她们。这几天,可以查分数了,她们却变得十分平静了,因为有了市级比赛的经验,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那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成长见证,映日荷花别样红
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了,可是有些事情已经自然地演变成同学们的习惯了。吴科星同学笑称,她已经成为她们家《新闻联播》的“骨灰级“粉丝,每天7点准时收看,比她爸爸还积极。有好几次晚上,老师到学生宿舍巡逻,他们聚精会神地收看新闻,连老师进去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可喜的成长过程,一项普通的赛事活动为何受到欢迎?时政知识大赛与德育课堂教学在内容、阶段、导向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与其他德育活动相比,具有规格高、影响广、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在着力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两条渠道珠联璧合,其效果是相得益彰。
学生是祖国的鲜花,希望通过老师们的用心浇灌,自身的努力成长,绽放在最美的春天。